【Word文档】 关于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20-11-09  |   格式:DOC  |   分类: 工作公文 > 其他
摘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在过去的实践当中,各地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即“五个一批”,有效地解决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其中 ...(全文共:8901字)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在过去的实践当中,各地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即“五个一批”,有效地解决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其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就是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实践充分证明,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是贫困户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产业扶贫工作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分析与解决产业扶贫的问题,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一、产业扶贫已取得的进展

  目前,产业扶贫取得的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扶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不仅能促进本地区农村减贫,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农村减贫,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有助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农村减贫。

  二是产业扶贫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产业扶贫带动农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参与者的积极性是扶贫有效性的保障和支撑。产业扶贫既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又为老弱病残致贫人员提供在就业机会。

  三是产业扶贫促进了农村基础生产设施的改善。精准扶贫实施的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不仅提高了贫困地区人群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使得贫困地区自身发展的脆弱性和风险大大下降,还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是产业扶贫促进了扶贫企业自身发展。扶贫企业是产业扶贫的追踪要参与主体之一,产业扶贫企业的良好发展关乎贫困人口的脱贫稳定性。

  五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生态改善。随着产业扶贫精准度和科学度的不断提高,其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一些贫困地区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二、新时期产业扶贫新背景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格局和扶贫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在步入历史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产业扶贫的目标、方向、重点等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大转变。

  我国贫困整体格局有所转变。20**年后在长期困扰中国农村原发性绝对贫困全面终结的同时,农村贫困将呈现新的格局,相对贫困将会愈加突出,我们所要面对的不是基本生活困难,而是与主流社会阶层相比,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群体。农村贫困从单维收入贫困走向包括资源、能力与机会的多维贫困,且潜存新一代贫困人群,需高度重视贫困代际传递。

  我国扶贫环境有所转变。自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以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政策,加大了扶贫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力度,使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显著提升。二是通过各类产业项目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产业缺、起步晚、产业散小弱等问题,农业产业化雏形初现。三是在脱贫攻坚中,紧抓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激发了贫困人群主动的脱贫意识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明显提高。这为后脱贫时代贫困地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产业扶贫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地的产业扶贫同质化现象突出。产业扶贫本来的要求是因地制宜,着力发展贫困地区具有特色和相对优势的产业,达到增加收入减除贫困,乃至最终脱贫的目标。但现实中的各地产业扶贫项目,农业主要以大棚种植蔬菜和特色水果为主,畜牧业则以蛋鸡和肉类为主,乡村旅游则是简单的农家乐,并且常常是整个乡镇都争相上马。产业扶贫的工业项目同质化现象也很明显。

  二是贫困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高,村庄空心化已成常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严重,田地劳作农民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他们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吸收新技术能力也差,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面对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较弱的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如果没有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扶贫效果将大打折扣。

  三是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产业扶贫益贫性仍然较低,各地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具体实施项目“精英捕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扶富不扶贫”的问题,有的地方支持龙头企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初始想法是让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企业最初也会提供相应的各种扶持优惠,但同时也需要被帮扶的贫困家庭进行一定的投入,而贫困户自身缺乏劳动力和资金,依旧很难参与企业的实际产业扶贫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绝对贫困户难以接受产业扶贫而处于继续贫困状态。与此同时,一些地区贫困户自身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最终,这些扶贫项目由于益贫性不足,不仅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扶贫资源,也打击了政府、贫困户等利益相关者发展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和信心。

  四、产业扶贫未来发展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防范扶贫产业同质化。第一,强化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地方政府应做好前期调研,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协调的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发展扶贫产业,确保扶贫产业符合国家发展大势,顺应市场需求。第二,优化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性。首先,产业规划要与扶贫规划、旅游规划等结合,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按市场规律发展持续增收产业。其次,稳扎稳打、科学发展。产业扶贫实施前期,应充分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加强组织构建、人才引进、技术支撑;项目后期,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二是增加贫困人口收益途径。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产业升级并行带来的老弱人口发展能力与产业高级劳动需求的错配问题,产业扶贫需要针对返贫风险大或发展能力弱的群体提供参与机会。例如鼓励弱势贫困群体以集体资产参与产业项目,实施资产收益扶贫,产业扶贫企业建立信贷委托经营机构,并在实施过程中建立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分权归属和扶贫项目收益差异化分配机制。将产业扶贫加入到老弱病残群体开发式扶贫体系之中,可以改善劳动能力弱势群体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困境,在福利制度兜底保障的及基础上增强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的脱贫长效性。

  三是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模式,确保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坚持以市场为纽带、双赢为目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设计利益联结模式,做好产业扶贫利益精准联结工作。同时,加强党建引领,将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延伸到乡村治理领域,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习总书记提出的脱贫目标是到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人。虽然经过全国范围的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但是剩下的还未脱贫人口都属于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工作任务还很重。虽然我们已经针对贫困村户致贫原因,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但是对于一些无劳动能力、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始终有着返贫的风险。从这方面来说,通过建设合作社进行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能够使农民达到稳定脱贫。

  XXX省XXX市米脂县沙家店镇李家站村属于贫困村,位于米脂县城以北34公里处,西邻榆阳区清泉,紧邻镇清公路。山地地形,传统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养牛羊。全村共314户812人。其中有贫困户41户100人。我们根据李站村的养殖习惯,以及退耕还林后有大量种植的苜蓿、玉米未有效利用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走上了养殖互助合作社的道路。村里的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使老弱病残可以有一份长期的稳定收入。20**年9月、10月、11月,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程序,分三批共购进88头肉牛,合作社正式进入养殖运营阶段。合作社从成立到正式运营期间,也遇到一些问题,走了一些弯路。虽然这些问题最后都解决了,但是浪费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希望能够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对解决方法提供参考。

  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例如牛槽不合适。由于牛场里的牛大小不一,对于大牛来说栏杆的高度刚好,但是对小牛来说栏杆成了摆设。统一设置成适合小牛高度的栏杆,大牛吃饲料又够不着。牛舍顶棚太阳板太少,光线不明亮。牛舍四周漏风,冬季保温困难。使用普通水槽,冬季水槽结冰肉牛饮水困难等。

  二是肉牛饲养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饲料单一。合作社肉牛养殖人员是当地农户,喂牛还是传统肉牛饲养方法,以当地种植的玉米秸秆为主。肉牛喂养的饲料太过单一,不能满足肥牛的生长需求。未区别饲养。对育成牛、妊娠牛、种牛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方式,造成肉牛生长发育缓慢,不能适时出栏。

  三是肉牛管理不科学。刚开始一段时间,合作社里公牛、母牛放在一起,未分栏喂养。导致育成牛很早妊娠,使得育成牛不能提高产量,生下的小牛体弱容易夭折。

  四是疫病防控意识差。肉牛养殖人员缺乏防疫意识,牛有了寄生虫也习以为常。平时只常规性的进行消毒,很少有针对性的给牛驱虫。使得肉牛体内外常感染寄生虫,肉牛反复磨蹭疼痒皮肤后破皮流血,易感染疾病。

  五是缺乏养殖知识。主要表现在肉牛饲料配合不合理,在基本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和钙、磷不足或不平衡的情况下,总是寄希望于饲料添加剂或增重剂能大幅度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氨化技术不成熟,不注意防霉变;不能保证原料质量,饲料种类与配方差别较大,饲料转化率低;不注重引进牛的适应性;过度依赖抗生素的防病作用,混用、加大剂量使用普遍存在;对杂交牛的养殖技术掌握不够;犊牛早期生长发育不良,直接影响到其中、后期的育肥效果等问题。

  针对合作社养殖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反复调研,从良种引进、标准化养殖、科学喂养、防疫防病方面进行了整改。

  一是良种引进。XXX地区的黄牛具有耐粗饲、抗不利环境等优点,但它也具有生长慢、产肉少、饲料转化率低等问题。选择产肉质好量高的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和秦川牛进行良种引进。

  二是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根据合作社自身规模选用低槽喂牛。将牛槽置于地面上,底呈弧形。这种槽相比高槽喂料省力,便于打扫;相比无槽喂牛卫生,牛进食方便。将牛舍四周围上可开关的太阳板,解决了牛舍光线不明亮和冬季保暖的问题,夏季牛舍通风干燥。将普通水槽改为加热水槽,冬季水槽不结冰,便于肉牛饮水。在建设牛舍时与饲料青贮、氨化池等设施配套,提升整体环境卫生,推进肉牛标准化养殖。

  三是标准化管理。随时观察牛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和治疗。肉牛长途运输到场后,休息半小时后再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定量饮水。喂量应限制,根据体重大小每头从2公斤到5公斤,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按大小强弱分群,每头牛占围栏面积4平方米。用塑料耳标进行编号并建立档案。

  四是科学喂养。首先对饲料深加工,提高产能效率。目前合作社饲养以秸秆为主,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加工处理,可以提高秸秆适口性,增加肉牛采食量,提高消化率,改善生产性能。再在牛不同的生长阶段,供给不同的饲料和营养进行饲养。在一年龄肉牛育成期间,以粗饲料为主,让肉牛消化器官生长快成熟;在一年至一年半的肥育前期,喂养配合料,提高肉牛肌肉生长;一年半以上育肥后期,增加喂养能量料,使肉牛肌间脂肪沉积好,提高牛肉质量。在饲料喂养过程中,注意及时补料,保障肉牛生长的需求,加快肉牛生长速度。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