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2020-07-18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机关材料
摘要:  “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已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词汇。一些同志常常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作为一对对称的概念,讨论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与“传统教育”相对称的概念 ...(全文共:16135字)

  “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已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词汇。一些同志常常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作为一对对称的概念,讨论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与“传统教育”相对称的概念应该是“现代化教育”(Modernized Ecation or Modenizational Ecation);而与“现代教育”相对称的概念则是“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这是一对在时间维度上对教育特征进行把握的概念;而“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则是一对在教育内在特性上对教育特征进行把握的概念。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能动的具有指向性的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瓦解、扬弃、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为使教育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向未来整合,重建教育的传统的过程。这一具有指向性的过程的结果,便是现代化的教育(因此,也可视为一个实体存在物)。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教育自身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和作为教育现代化运动的结果,在一定的时限内,是具有特定的质的规定性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现代化教育”作为一个目标其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概念。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过程中,必须尊重传统文化教育在现实文化教育中的反映和价值。传统教育,即指在整个历史中形成的并已定型了的教育。传统教育也曾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也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有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育,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因而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育更是“传统的教育”;而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那套教育却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成其为“传统教育”了。

  那末,现代化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现代化教育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为内容,以现代生产为服务对象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现代化教育起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这是与现代化教育本身所具有特征分不开的。概括起来,现代化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相成。现代化教育打破“教育是非生产部门”的陈腐观念,从教育——专门劳动力的投入——产出这一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把教育纳入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内容结构之中。现代化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能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因此,现代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都要和现代生产的要求相适应。

  (二)现代化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进化),封闭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退化)。一个社会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①教育向全体劳动者开放,打破小学——中学——大学这种单一纵向的学校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更多地向企业、向社会招生,更多地通过纵横交织的渠道来扩大教育场。②对受教育者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向实践效益开放、向社会经济效益开放。③教育经费来源从国家财政单一渠道向多渠道开放。除义务教育阶段外,国家无偿性的财政拨款,将逐步改为有偿的价值补偿。学校是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应该是信息吞吐量最大和流动频率最高的地方。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实行开放办学。开放式办学就是在信息上与外界交流,有吸收也有输出。以高等教育为例,其开放式办学有4层涵义:一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开放,加强学校之间的横向联系,特别是高校校际之间横向联系,对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学校各专业之间、学科之间、系与系之间要加强学术交流。资源上要互通有无,科研上要联合攻关。现代化教育强调博才教育,而这种教育需要学校内部各专业、学科、系与系之间的相互协作、成龙配套。三是教育系统对社会的开放。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其它行业之间要加强联系,要了解他们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要帮助他们培训人才,更新知识,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问题,并从他们那里取得必要的支持和有益的实际知识与经验;还可以与企业、科研部门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形成经常化的固定联系。四是对世界教育界、学术界的开放。

  (三)现代化教育是立体的教育。

  现代化的教育采取立体的教育途径,遵循立体的教育原则,通过立体的教育方法,实现立体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多层次、多规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虽然“和谐教育”的思想早已有之,但由于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和狭隘性,这一教育思想只能停留在思想家们的理想中,而现代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全体受教育者获得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现代化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强健体魄、广博深邃知识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人。现代教育在总体目标上,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对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人才的培养,以发挥整体功能,形成整体优势。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学生发展的标准对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反馈调节作用。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注意学生的卷面考试分数,不管考试试题是否科学,是否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学生发展的标准,就要全面地、客观地衡量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有的同志认为,当今创造型人才奇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长期以来采用了单一的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育过分规范化了,因而导致千万人统一的思想方式,人们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被抑制。我们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过分规范化的思想体系,只能是演绎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四)现代化教育表现在教学上具有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上,重视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性的发挥,并以学生身心的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又依靠学生的智能提高和个性发展来推动教学。

  2.在教学内容上,十分重视对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使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大胆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特别是高等教育,其教材的更新周期日趋缩短。课程设置强调文理渗透,避免学科划分过细,要适应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和学科之间横向渗透与综合的大趋势,提高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在课程设置内部结构中的比重,大力拓展受教育者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3.在教学方法上,在提倡对传统教法进行改革的同时,要更加强调对研究法、发现法、暗示法、范例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重视多种教学方法最优化的组合,注重提倡自学、贯彻启发、重视反馈、讲求效率。

  4.在教学组织上,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改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以上扼要地概括了现代化教育特征。任何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随着现代化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它将会显示出更多的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特征。同时,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教育本身具有继承性,因而,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必然会有某些共同之处,二者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我们既要看到二者本质特征的区别,也应看到其非本质特征的区别及其内部的联系,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传统教育的观念和作法,并加以选择和扬弃。

  [摘 要]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相伴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同时要正确对待外国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教育规划纲要》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设计了宏伟蓝图,认真学习和落实,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观念

  [作者简介] 顾明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XXX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XXX 100875)

  《教育规划纲要》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我们近几年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各地特别是发达地区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什么叫教育现代化、怎样实现教育现代化,从各地的规划来看,似乎理解并不一致,指标也都着眼于硬件或刚性发展上。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育现代化作一番理论思考,从教育现代化的发生及其特征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教育现代化的缘起

  20世纪90年代我国XXX、XXX、珠江三角洲首先提出教育现代化问题,笔者在1997年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今天有必要把当时的认识结合《教育规划纲要》的发布重新厘清一下。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相伴发展的历史过程。

  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很丰富,这里不再重复。把科学技术和生产结合起来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现代社会。马克思曾经讲过:“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做最后形式。因此,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1]工业革命是社会现代化的起点,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但我们仍然在追求现代化。理论界把信息社会叫做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但不能否认,这是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笔者对现代化提出了一个自己的定义:“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历史过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目标是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也就是说,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两个阶段。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业化,即资本的集中和大企业的形成。第二,城市化,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的城市人口就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第三,社会结构的分化和集中,即一方面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趋于专门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社会协作与流动又在不断深化和加强。第四,世俗化和理性化,利益、效率和程序成为社会行为的最高原则。现代化的第二个阶段是信息社会。1956年美国白领工人的数量超过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标志。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化、网络化;第二,智能化;第三,国际化;第四,未来化。其中“智力工业”、“知识工业”是信息社会的核心工业。如果说,工业革命时代的现代化的主要变革是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那么信息革命时代的现代化则是电脑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互联网又使个人的脑力互相沟通,互相补充,扩大了人脑的功能,从而使社会生产智能化。[3]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但是它却是在社会现代化的第二阶段才提出来的。工业革命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但整个教育还是低水平的,仍然以精英教育为主;信息社会带来了教育的大发展、大提高,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进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首先,二战结束以后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各国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人口骤增,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如果说,战前发达国家尚没有普及中等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阶段,那么到20世纪60年代,各国不仅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率超过15%)。

  其次,战后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高速度发展经济的条件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了出来。正如日本文部省调查局在其报告书中所说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的创见、技术的熟练、生产者的才能等重要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增加物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4]“大力开发人的能力,是促进将来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人的能力的开发,则依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5]

  再次,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学校教育的内容远远落后于现实。许多科学家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内容陈旧落后,只反映了19世纪末期的科学成就。美国学者A.V. 贝兹在《世界科学教育的革新》一文中说:“教科书不再代表科学界的观点了……”教师仍然“把科学知识作为一成不变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实验室物资也比较缺乏”,“教师还大大依赖于‘使用粉笔和黑板进行讲课’的教学方式,而很少利用新的视听辅助教学工具”。[6]这种状况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竭力主张改革中等教育,而且许多人成为20世纪60年代新教材的编写者。

  最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使得一个人不能以学校毕业作为学习的终结,而是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教育家们不仅关心教给学生什么,而且关心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教育必须改革,走向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提出可以以美国国会1958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为主要标志。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世界,也震惊美国朝野。美国许多学者指出,美国所以在发射卫星上落后于苏联,是因为教育的落后,中小学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国防教育法》提出要加强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的教学,更新学校设备,为优秀人才提供奖学金。在《国防教育法》的推动下,美国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学校课堂,教育现代化开始启动。

  总结上述历史演变,我们对教育现代化有了一个清晰认识。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的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

  中国社会正在完成西方发达国家用两个半世纪完成的社会现代化的两个阶段,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通过教育改革和体制创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

  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笔者将其归纳为八个方面,主要从教育观念方面来说的,不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指标体系。

  (一)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

  普及教育是现代工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普及教育的程度逐渐提升。各国宪法都规定教育是每个公民的一种权利。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与世界银行联合发起和赞助在泰国宗滴恩举行的全民教育大会更是把教育民主化推到新的高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这两份纲领性文件提出积极消除性别、民族和地区差别,普及儿童基础教育、成人扫盲等目标、措施和具体计划。大会响亮地提出“满足所有人基本的学习需要”的口号,以“实现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繁荣而且生态更加良好的世界,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倡导宽宏精神和目标上的合作”。[7]

  教育平等或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包含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等几个层次。教育公平主要指教育机会的公平。国家必须从法律上保障全体公民不论其经济地位、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都有机会不受限制地受到教育。教育过程的公平,包括教育条件、教师的质量、教育各种资源的配置也应该基本上是公平的。至于教育结果,取决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环境条件(如家庭的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的程度。但教育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成功,达到教育结果的公平。

  教育公平还应包括为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施以不同的教育。例如如果要求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对农村孩子来讲就不太公平;如果一个孩子对艺术有天赋才能,而且有兴趣,而你硬要他学科学,这对他也是最大的不公平。当然一些基础学科,作为培养基本素质的基础还是要学习的,但不是规定门门功课都达到优秀,因此,公平而差异是最好的选择。对所有儿童提供的教育机会是平等的,但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要因人而异,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后的公平。

  实施教育公平,在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时候还要照顾到两头的少数人,一部分是有天赋才能的学生,一部分是弱势群体。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公平。

  《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今年工作的战略重点,到20**年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这就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基本的举措。

  另外,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一般年限不能太长。我国把义务教育定为9年是合适的,许多国家也都是定在这个水平上,即使目前已经普及到12年的国家,它们法定的义务教育也只是9年,如日本。义务教育完成以后,让学生有多种选择。

  (二)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

  终身教育思潮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潮,也是教育现代化最基本的特征。终身教育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流行于60年代。它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生产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促使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变革而产生的。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主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终身教育不是只搞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把一切教育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笔者最早接触到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在1974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的时候,在教育委员会的提案中许多发达国家提出要为终身教育立项。我当时不了解终身教育,以为这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潮,后来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以后,再结合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学习才认识到,终身教育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早有论述,虽然那时还没有出现终身教育这个概念。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终身教育的概念,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可见终身教育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