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四个一”行动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4-05-23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机关工作
摘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四个一”行动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贵州省台江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引擎”,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一”行动,聚焦夯基础、强产业、促就业、抓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乡村产业加快发展, ...(全文共:3691字)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四个一”行动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XXX省台江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引擎”,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一”行动,聚焦夯基础、强产业、促就业、抓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实现群众收入稳步增长,乡村治理更加和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一、“一村一队”夯基础,筑牢基层党建“桥头堡”

指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凡是发展得好的,都有一个好支部、好书记。台江县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突出选优配强村干部、强化基础保障,着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是选优配强一线队伍。结合村级换届和日常考核,逐村逐人进行研判,着力将政治素质好、懂发展善治理、甘于奉献、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特别注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换届后71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总体实现学历和年龄“一升一降”。注重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结合不同村的实际需要,因村派人、科学组队,推动89个派出单位同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所在村责任捆绑,共同支持乡村发展。二是全面夯实基层保障。针对换届后新任基层干部不熟悉党务工作的实际,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把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主课首课必修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集中培训、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对接优质教育资源,在XXX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XXXXXX农村干部教育实践中心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积极选派基层干部到XXXXXX跟岗学习、实践锻炼,实现培训全覆盖,帮助基层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素质能力。注重加强阵地建设,分三批次新建、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43个。目前,全县7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均达标,其中400平方米以上的有65个,夯实了基层战斗堡垒,提升了为民服务能力。多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人员工资达到4200元(享受副科级待遇村干部21名,工资达4300多元),其他村干部工资达3200元。积极为村干部购买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出台《台江县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考核办法》等制度规定,通过季度考核、“擂台比武”、奖优惩劣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激励村“两委”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全面推行驻村工作“十步法”,以每月工作清单制和履职纪实制度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深入推进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常态化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全县党员干部与脱贫户、“三类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帮扶对子,党员干部定期入户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防疫用药、就业增收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一村一品”强产业,打通乡村振兴“主动脉”

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台江县注重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邀请国家、省农科院专家为农业产业“把脉问诊”,确定了“2+2+1”(稻+鱼、茶+果2个复合产业,中药材、食用菌2个特色产业,1是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投建特色产业示范项目,发展主导产业种植养殖、加工、品牌打造、市场销售全链条,推动“原字号”农产品向特色“制成品”转变。一是分析研判选产业。对照全县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农民意愿、市场需求等,帮助每村选定一个特色产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比如,九摆村种植2000亩高山茶叶,打造“姊妹茗珠”品牌,带动全村150余户参与种植;长滩村结合苗族节庆文化、苗绣银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年旅游收入达100万元以上。二是试点先行做示范。在特色产业的优势村建立示范点,推广优质特色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稻+鱼”方面,采取“新法种稻,古法养鱼”综合种养方式,实施11个高产优质水稻示范点项目3500亩,鼓励农户种植优质品种。比如,在富强村推行优种、优法、优机、优企、优品“五优模式”,打造“稻+鱼”示范基地,稻谷亩产从400多公斤提升至650公斤以上,稻鱼亩产增加15公斤以上。“茶+果”方面,在红光村打造550亩“茶+果”生态复合种植示范点和茶叶加工厂,建设豆制品加工厂和养猪场,打造“废弃豆渣养猪、猪粪制肥种茶”的小型生态循环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三是科技服务增实效。注重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依靠国家、省、州选派的农业专家,带动全县农技人员组建5个科技服务团队,每村配备一批入村科技特派员,全面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指导服务。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围绕水稻旱育秧和插秧、茶叶种植、稻鱼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开展技术培训50批次,进一步提升了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20**年,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劳务经济等新型集体经济,全县63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13个,比20**年增加8个。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