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驻村工作日记12篇

2021-02-10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机关材料
摘要:  今天,是省委党校中青班开展“驻村入户”体验式培训的第一天。我们组的驻村地点是洪江区桂花园乡滩头村。多年来,一直想去贫困地区体验一下。这次终于如愿,心情格外激动。一大早,早早起床,吃过早餐,捡好行李,从党校出发,挤地铁、坐高铁、转大巴,一路辗转,到达桂花园乡时已是中午十 ...(全文共:11204字)

  今天,是省委党校中青班开展“驻村入户”体验式培训的第一天。我们组的驻村地点是洪江区桂花园乡滩头村。多年来,一直想去贫困地区体验一下。这次终于如愿,心情格外激动。一大早,早早起床,吃过早餐,捡好行李,从党校出发,挤地铁、坐高铁、转大巴,一路辗转,到达桂花园乡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半。乡政府的同志已经吃过午餐,若大的食堂,没有几个人。食堂师傅端上与乡政府干部一样的饭菜,有几个菜明显冷了。没有陪餐,没有客套,午饭只用了十多分钟。乡里的工作餐标准,人均20元。我递上两张百元整钞,师傅找回20元,并开具了收据。“交款单位:中共XXX省委党校第54期中青班第5党小组”,收据上还写下了我们9位同志的姓名。看来,这里规范公务接待的办法很有效,就是在食堂吃工作餐,不要人陪,自己掏钱。

  作风建设没有时空距离。桂花园乡虽然地处偏远,但公务接待规范、严格,这正是给我们驻村入户的一次深刻教育。

  __年9月12日,中秋节,在遂溪的几个驻村干部相约晚上到县城聚一聚。虽然同在一个县,但大家分散在不同的镇区,平时难得相聚在一起,有这么个活动自然很高兴。我所负责帮扶的草潭镇东港村离县城有70公里,下午3点多,我便出发往县城赶。当到达离县城还有16公里的岭北镇时,手机响了,一开始还以为是先到达县城的驻村干部的“催命”电话,看号码后方得知是村里养猪场一名饲养员的来电。电话里头传来急促的声音:“喻科,不好了,有一头猪病了,麻烦你快过来看看。”简单几句询问后,我立即开车沿线折返。

  回猪场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村干部和饲养员都在。大家一起反复检查。接着,我们在猪场开了个短会,把这批猪出栏前的注意事项梳理了一遍,重申了猪场的各项制度,要求相关人员打醒精神,严控各种疾病发生,让这批生猪健康顺利出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民增收。

  回到宿舍,天色已暗下许久,身心俱疲的我爬到电脑前,悄悄地将自己的QQ签名更新为“猪快乐,我快乐”。

  这是XXX驻村扶贫干部喻强一篇普通的日记。

  主持修建水塔、修乡道,来回奔波为农村贫困小学聘请支教老师、赠送电脑,还主动联系外地客商,帮助当地农民高价卖出番薯、火龙果等作物……虽然远离城市的繁华于喧闹,深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层,但他无怨无悔,他常对身边人说,只要当地百姓生活改善了,对他们工作满意了,在这里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他的“猪快乐、我快乐”的口头禅一直在XXX驻遂溪的扶贫干部中广为流传。

  __年5月,38岁的喻强从XXX来到东港村挂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在异地他乡的偏远农村,一呆就是1年多。在这段时间里,东港村发生了可喜变化:通过建立农户北运蔬菜基地、建设养猪场等24项措施,这个北部湾畔乡村的174户贫困家庭实现100%脱贫。

  在扶贫活动中,喻强坚持写“扶贫日记”,将自己在帮扶工作的过程、效果和感受一一记录下来。通过他的日记,我们认识到到这个曾经整体较为贫困的乡村。

  XXX扶贫单位因地制宜,筹建良种猪生产基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番薯、辣椒种苗,赠送化肥、农药,捐献电脑、桌椅、书包、文具,修缮学校窗户设施等,兴建水塔解决1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贫困村庄发生可喜变化的过程中,喻强的身影紧紧相随,他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经历了一年多的基层扶贫工作,喻强对扶贫工作也有了自己思考和认识,他说,身在基层不是受苦受累而是增长见识和实现价值,扶贫不是走走形式,做做面子工程,而是应投入责任和全部的感情,用心感受扶贫工作和乡村生活的喜怒哀乐。

  3月15日

  通过一个多月的驻村调研,我深刻感受到农村党支部存在着党员活动匮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强等问题,也切身体会到“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回想在铁道大学工作时,我们经常组织党员去西柏坡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效果很好。为什么不能组织村里党员去西柏坡接受党性教育呢?有了这一念头,我立刻召集工作组成员一块商量,倡议开展“感受大学文化重温入党誓词”党性教育活动。我的这一提议得到工作组其他成员的一致赞同。“下面,就说说怎样组织。”我继续主持会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起设计活动内容。通过讨论,最后确定了活动内容:走进XXX铁道大学参观校园、校史馆、图书馆、实验室等,观看学校宣传片;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重温入党誓词。

  3月25日

  今天,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组联席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研究孔韩庄村中心街绿化建设方案。孔韩庄村中心街全长约1000米,宽24米,南接杨孔线,北通村庄主要耕地,纵贯村庄南北,是全村出行、运输、耕作等主要交通要道。为进一步美化村庄,改善生态,计划今年春季对村庄中心街两侧进行绿化建设。经过大家商议,确定了绿化方案:在中心街两侧排水沟内侧栽种白蜡树幼苗,株距3米,共需700棵。所需树苗由村委会筹资购买,并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栽种。栽种后初期由村委会安排人员对树苗进行养护,然后按区域划分给临近住户进行日常管理和看护。中心街所栽树木归集体所有,成材后由村委会统一组织处理,所得利益由村委会与树木日常养护责任人共享。

  4月6日

  修路是今年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提起修路,老百姓非常高兴,村里的积极性很高。孔韩庄村已经硬化了一些道路,但仍然有部分路段没有修通,村民出行有困难。经过调研发现,有些路段没有修通的原因是涉及拆迁,比如中心街与东外环连接段是村里的一条主要街道,如果想把这段路修通,涉及3户群众房屋拆迁。按着村里原来的补偿标准:拆除正房每间补偿1000元,偏房500元,门楼300元,拆迁户的工作一直做不通;按着市场上拆迁补偿标准走,省里给的帮扶资金恐怕连拆迁补偿都不够。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组联席会提出调整孔韩庄村道路修建拆除村房补偿标准:正房2000元/间,偏房1000元/间,门楼:600元/间。并组织村民代表做好拆迁户的工作。

  村里公路养护和管理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提议在村主要路口建立牌坊,一方面起到美化宣传孔韩庄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限宽限高的作用,防止大型过路车辆压坏道路。

  4月10日

  如何处理村上垃圾是我驻村以来始终考虑的问题。孔韩庄村现有民房约650套,村内主街道为7横9纵,外有东西环路各一条,羊孔线自村庄南部穿过。村内目前没有建垃圾存放设施,生活垃圾散放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风一吹到处都是,尤其是夏天生活垃圾腐烂变质后更是恶臭难忍,极大地影响了村庄面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前两天,我们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参观了东九女河、窦家庄、高口、韩庄子、觉道庄、唐家窑、耿官屯等几个垃圾处理比较好的村。调研发现: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目前广泛存在,尚无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比较好的做法是规划专门的垃圾存放点或通过建设新民居解决,但重点是设专人每天清扫。

  今天,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组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垃圾处理方案:修建10个垃圾池,分布在羊孔线穿村庄段两侧及村内倒放垃圾比较集中的地方;购置150个垃圾箱,按每4户1个进行配置,放在街道两侧便于倾倒垃圾的地方;选出5名保洁员,负责每日收集清理各垃圾箱及垃圾池内的生活垃圾;在村北头选址修建一个垃圾存放地,用于村内垃圾的集中存放。

  4月20日

  来村之初,就感觉孔韩庄村委会办公场所破旧不堪,墙面、地面破损严重,办公用品无法使用,功能分区很不合理。经与村两委班子沟通,决定整修村委会,同时修建文化活动广场。

  孔韩庄村委会办公场所现有正房10间,东侧有车库3间,西侧有偏房5间。正房中值班室兼广播室占用1间,村委会办公室占用1间,村委会会议室占用2间,农村书屋占用2间,电话站交换设备占用1间,其余3间放置杂物。东侧车库中,村委会面包车占1间,推土机占1间,空闲1间。西侧偏房中1间租给理发店,1间租给电器修理店,其他3间放置杂物。村委会院内广场面积约1000平方米,有广播天线1个,变压器1个,杂物若干。院内杂草丛生,物品摆放混乱,地面凹凸不平。

  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工作组成员和村委会领导一起参观了东九女河、窦家庄等几个村的村委会,这些村都有比较好的办公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根据参观调研情况,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我们和村委会一起商量提出如下改建方案:将村委会驻地正房进行整修,包括:墙面顶面粉刷,地面整修,添置办公用具等;在东侧修建2间库房1间公厕;拆除西侧配房;更新村广播系统;平整并硬化村委会院子,建设文化活动广场。

  X月X日,我和乡驻村干部刘文梅再次走访农户,了解情况,我们的初步计划是,去看望一名老党员、调查特种养殖户和该村计划的“养殖项目”,现场查看建设条件。在村党支部书记和妇代会主任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83岁高龄的老党员王桂香家中,一进家门就见他的小儿子正在给五间大瓦房装封闭,的确这个时候就是老百姓家盖房子、收拾院子最忙的时候。因为再一个月就到挖虫草的时候了。王桂香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几句寒暄后,我们一起畅谈起来,她说:“我是1966年入的党,和村里的韩**、宋**等一块入的党,我还比他们早几天……”老人历历在目,我们惊佩,83岁老人的记忆怎么这么好,或许正是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经历,使她们见证了共产党员的价值,内心才有了无法忘却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当我们问起现在党的政策和还有什么要求?老人说:“现在的人都掉到福窖窖里去了,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有点本事,就在家门口里挣大钱,我们村现在是最美乡村,旅游的人很多,已经开了3个农家院了。”对自己的生活老人说:“我现在对家庭没有什么负担,都是共产党养我的,每年的老党员补助、新农保补助加起来也有2000多元,够了,就吃点药用”。

  看望老党员后,我们现场查看了“牛场”,并调查了一户养殖户。在和党员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村委办牛场可以安排劳动力16余人,每年收入可达120万元,前景广阔;发展特种肉兔、土鸡养殖现已有2户,专供农家乐,切实可行;村里还有一部分人要种“贝母”(药材),已有意向。村书记马占仓说:“这些家门口的活,都是好项目,要比外面打工挣钱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实现稳定就业和群众增收,是白杨沟村探索的一条好路子,让条道路成为致富的“跑道”,不仅起步要“稳”,而且中间一定要“给力”,才能第一个“冲线”。

  20**年4月14日星期四晴

  今天一大早,我们部机关一行9人来到**村,这既是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以来的一次集中走村入户访民情活动,又是对部机关干部的一次农村社会实践教育。同事们兴趣盎然,一路都谈论着农村这些年的新变化,探讨着怎么与村民交心谈话、开展调查等。我也算是个“老驻村”了,就在车上给大家简要介绍了下**村的基本情况:全村6个村民小组、230户、村民1009人,面积20xx亩,党员30人,村干部3人。

  到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简短交流后,同事们就按照**部长安排分成了6个工作小组,带上调查问卷和“惠农”宣传资料,分别由一名村干部(或村务协管员)领着或摩托车代步、或徒步开始了入户调查。今天的三坪之行,我共走访了4组的29户村民,或在家中细聊,或在田埂驻足,时间长短不一,对农村又有了新了解,也有几点新感受。

  感受一:农民素质在不断提升。领着我到4组入户

  走访的**师傅,50岁左右,父辈般的年纪,以前当过村会计,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个人也很健谈,一路上先介绍了自家的情况:家里种了七八亩地,两个儿子在外务工,村里国家政策落实的比较好,家里收入还过得去,小日子也很舒坦。谈到“千百万”活动,比较支持,村里今天安排他当“向导”引着我们到农户家走访时,积极应允,也不要求村里给一分报酬,只是愿意支持村里的工作。在做玻璃运输生意的村民***、***等家中了解到,他们对于村里组织成立协会的事情比较赞同,也大力支持,协会每年还会主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建设。走访了29户农户,收集的10来个意见建议,没有一个不感谢党和政府农村政策好的,也没有一个人提非分要求,反映的问题大都是帮助三坪村发展的。农民是朴实的,村民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

  感受二:农村亟待发展农业产业化。三坪4组户平种植面积8亩左右,家家户户都是传统的水稻、油菜种植,组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老化现象比较严重,还一定程度上依赖“靠天收”的现象。与村民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大多对发展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很深的认识,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留在村里发展农业的比较少,

  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也不多,大多数还是满足于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就是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看来政府还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多出台政策推动,帮助村民做好发展规划。

  感受三: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需关注。走访了29户就有一半是“祖孙两代”留守,父母在外忙于生计,儿童大多由隔代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况,情感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还容易染上不良恶习;空巢老人遭受着精神上的寂寞和疾病的困扰。这些我相信不仅仅是个别现象,在整个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影响着农村的和谐发展,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关心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生活。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