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施方案

2021-01-15  |   格式:DOC  |   分类: 工作公文 > 工作计划
摘要: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8〕78号)和《中共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厅〔2019〕25号)及《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 ...(全文共:11210字)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8〕78号)和《中共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厅〔2019〕25号)及《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办〔2019〕101号)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中的阵地作用,鼓励在建设运行、内容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重点围绕“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建设一支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见效、社会风尚向上向善。

  二、主要内容

  立足镇实际,按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内容要求,结合群众需求,重点体现出镇“七传七树”。

  ——“传思想,树信仰”。重点结合文明实践活动日,每月10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日常宣讲工作,促进群众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认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传政策,树关怀”。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各单位职能范围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及各项利民、惠民、富民决策部署,特别是讲清楚讲明白扶贫、就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粮食补贴、社会救助、乡村振兴等方面与群众利益密切关联的相关政策。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例如定期召开扶贫政策及食品安全政策的宣传等等活动。

  ——“传文化,树自信”。把镇文化站当作主阵地,弘扬中华文化正能量,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深入挖掘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我镇实际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式发展,结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乡村春晚、送文化年货、乡村广场舞、群众体育比赛、文艺培训等活动,同时,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结合我镇实际资源,做好文化工作的落实。

  ——“传道德,树新风”。积极发挥镇文明办作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建立健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礼遇制度,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文明礼仪规范。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破除陈规陋习,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和村规民约引导作用,依托行业协会,树立文明新风。

  ——“传法律,树规矩”。发挥镇司法所作用,深入机关、企业、基层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学法守法意识,引导群众利用法律保护个人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基层群众、融入日常生活。

  ——“传技术,树本领”。联合镇农综站、畜牧站等相关部门,梳理群众在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的科技需求,区直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加强组织协调,进行技术指导、技能培训,让群众自觉运用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实现强农、惠农、富农。

  ——“传安全,树和谐”。联合镇安监所、派出所、市场所等相关部门,有效宣传教育群众保护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以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为抓手,强化群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为群众普及用电、用水、用气、用药和消防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倡导文明出行和预防青少年溺水等活动。

  三、工作方法

  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切实增强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重点采取“讲、评、帮、建、送”五种方法。

  ——“讲”,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拓展理论常态化进基层的有效载体,更好的搭建起理论与群众生产生活连接贯通的桥梁,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技能,把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

  ——“评”,聚焦培育和践行主流价值观,发挥基层“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作用,对身边人身边事进行评议,组织群众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美德少年、XXX贤等评选活动,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

  ——“帮”,聚焦群众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就近就便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主动登门、热心关爱,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建”,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美丽宜居村庄)、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和星级文明户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把个人和小家的幸福,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充分整合盘活各类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做到一体推进、协同运行。

  ——“送”,聚焦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按照区文化部门工作安排,培育优秀文艺院团,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开展常态化、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繁荣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四、工作安排

  (一)建立组织

  在镇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党委书记任文明实践所所长,实践所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站,由镇宣传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在村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站长。整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各类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由所属单位负责建设管理。在镇丁桥新村成立文明实践工作点,全力打造“微亮点”。

  (二)打造阵地

  全镇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要积极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按照“十有”(有机构、有标识、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队伍、有经费、有培训、有活动、有成效)标准,因地制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努力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弘扬新风、文明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平台。

  (三)组建队伍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我镇成立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镇党委书记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支队长;各村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村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分队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鼓励机关党员、基层干部、先进人物、XXX贤、社会工作者、“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和“五青”(青年学者、青年文体工作者、青年创业者、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人员等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鼓励社会公益机构、社会团体组建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联系、服务、宣传和教育群众职能,打造扎根群众身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四)明确职责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村和直属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常态化开展实践活动。村和直属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要结合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发挥本部门和本土资源优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月开展活动不少于2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活动常态化。创新设立文明实践活动日,每月10号为固定活动日。

  (五)志愿实践

  以志愿者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的主要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方式,通过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针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短板弱项,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探索完善“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等有效运行机制,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各级文明实践机构要创新工作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分级分类制定服务“菜单”,发动乡村、社区的能人为志愿服务发展“建言献策”,结合本地需求、结合村民兴趣,固化一些受欢迎、有实效的志愿服务组织形式、服务内容、文化要素,实现从党政部门的推动转化成为群众自主实践的成效。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工作指导。镇宣传办、镇文明办要积极统筹调配各种资源和力量,加强对各村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做到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资源整合和工作落实。各村及相关站所要尽职尽责,各展所长,积极参与,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文明实践工作。

  (二)加强工作保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经费由镇级财政承担,按规定用于文明实践所的活动运转、人员培训等保障性工作和志愿者的人身保险、交通补贴、生活补助。

  (三)严格考核监督。坚持“紧盯目标、严格落实、务求实效”的考核原则,把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中。将书香村居“四课四会”(国学经典课、道德模范课、法律法规课、中心工作或形势政策课与村居故事会、文艺演出会、学习交流会、先进典型推荐会)宣讲活动等工作融入文明实践活动之中,真正发挥其团结、发动、引领、教育群众作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办公室将不定期对各村督查和考核。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村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内容与传统、法治、党建、廉政文化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项目,将阵地资源、活动项目面向社会公布,赋予群众充分的“点单权”,推动供需对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吸引群众积极参与。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厅字〔2018〕78号)和省文明委《XXX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湘文明委〔2018〕9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凝心聚力,民心向党”。

  二、工作目标

  以“强身、健脑、福民”为内涵,以镇、村(社区)、屋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年1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成立;

  20**年2月14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门前三小)挂牌成立;

  20**年继续建成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门前三小)。

  建立镇、村(社区)、屋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力争20**年志愿者人数达到400人以上,年开展志愿服务5万小时,年志愿服务积分3万分。不断壮大志愿者规模,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成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成为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纽带,成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成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