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2021-01-08  |   格式:DOC  |   分类: 中小学专区 > 其他
摘要:  为了进一步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年10月版,以下简称《读本》),通过初步学习感到,《读本》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需要。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比较全面准确地勾勒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全文共:6580字)

  为了进一步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年10月版,以下简称《读本》),通过初步学习感到,《读本》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需要。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比较全面准确地勾勒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理论。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注意了人民掌握政权以后的发展课题,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和斯大林多次指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要加紧经济建设,否则,“落后要被挨打”。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以后也提出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1956年他还说过,经济建设搞不上去,会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当然,由于党对阶级斗争形势判断曾经有失误,我国在发展上也走过一段弯路。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著名判断。江泽民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重要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凝聚着几代共产党人的心血,又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强调为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发展观,它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

  以人为本重要的内涵就是以最广大人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强调以人民为本的整体利益的同时,以人为本还包涵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关注部分的、局部的、阶层的、特殊人群的人们的利益,即要协调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二是关注每一个公民的个体利益。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很好地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和新意。在关注公民的个体利益方面,《读本》指出,“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看到,在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上,过去从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方面,讲得多些(这是对的,今后也应继续这么做),而相比之下,从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益方面,从群众直接的、切身的、眼前利益的获得方面,讲得则少了一些。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20**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胡锦涛同志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和最近强调的“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都从履行党的宗旨更深层次方面显示了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全面,认识的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国外的“五个统筹”。这个基本要求体现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发展观方面的丰富和提高。

  建国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偏离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出现“短缺经济”。改革开放的年月,邓小平同志强调“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有力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关键课题,使我们的经济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时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以及周围的新兴发展的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拉开差距的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聚精会神,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不这样做,我们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实践证明,我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是有效的。然而,当我们的经济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以后,新的情况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出现了,非均衡发展以后的不平衡情况出现了,城乡、地区、人群收入差距扩大了,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经济有长足的发展,而社会事业的滞后,社会问题的凸现,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经济的大力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明显产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出现不和谐的情况;我国加入WTO组织后,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急剧增长,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绩,然而,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多了,等等,都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发展观重新审视,重新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党与时俱进的思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必须坚持,而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大力发展经济要继续进行,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有“四位一体”的思想,还要大力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类追求自己的文明发展向纵深推进,然而,我们还得考虑地球的承受力,这里有当代的资源环境的平衡,更有与后代的“代际平衡”,要求我们资源用得更为合理,环境保护得更好。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新内涵,体现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方面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读本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的理论要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