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三篇

2020-06-21  |   格式:DOC  |   分类: 写作技巧 > 其他
摘要:  每一个人都有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那时总要问太多的为什么,让大人觉得不知如何应对。那份纯真与快乐,多么可贵,让人永生难忘。然而,随着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的增加、知识的增多,在数学课堂中勇于提问题的热情反而减少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得不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观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人认为&ldq ...(全文共:8829字)

  每一个人都有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那时总要问太多的为什么,让大人觉得不知如何应对。那份纯真与快乐,多么可贵,让人永生难忘。然而,随着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的增加、知识的增多,在数学课堂中勇于提问题的热情反而减少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得不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观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人认为“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的课堂是成功的,但我认为一个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的学生,必然因缺乏问题意识而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更谈不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这里我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中“带着问题来,更要带着问题去”,才能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下面基于本人的教学实践提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认为,课堂上学生不主动提问题,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准学生认真听讲,不准学生有异议,以免影响教学进度,甚至要求学生一切按自己事先预计的程序去做。这种表现的其中原因是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二是学生的提问因表达不清或所提问题沾不着边,可能还会招致同学的嘲笑和挖苦,受到老师的指责和批评。于是造成了学生提问题的心理阴影,干脆就“明哲保身”而“金口难开”了。那么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记得熊川武教授说过:对于小学生而言,情感的东西要多一些,知识的东西可以少一些。学生喜欢你了,什么都会为你着想,为你而做。强迫学习很多情况下都是事倍功半的。因而,作为教师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民主的、平等的、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最公正的。在此前提下学生才能无惧无束的勇于发问。

  对于学生的提问,不管合不合自己的预期,都要给予肯定,给予正面回应:言语肯定是最常使用的,比如“问得好”“这个问题很有见地”“我怎么没有想到”“你的提问真有意思”“这是你的想法”等等,或是点头微笑、肯定的手势、关注的眼神等种种方式进行鼓励。也可以通过摸摸头、拉拉手、树起大拇指等等形式来拉近师生的距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亲近感和鼓舞。

  对待学生的提问,千万不能讥讽、嘲弄,否则会给学生终生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计问题情境,无非是让学生觉得眼前一亮,感觉新鲜,说白了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的氛围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点已有无数教师成功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比如在一年级教学“10的分与合”时,有位教师这样设计问题情境: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小朋友哪有不说好的。于是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里面装着 10个小球不透明袋子拿起来,对学生说:“你们从袋子里拿出几个小球,我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袋子里还有多少个小球,你们相信吗?”接着学生一个个拿,教师回答,学生验证,每次都对了,学生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老师好神奇!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在问题意识的作用下大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

  又如我在教学《比例尺》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先拿出中国地图,让学生说出各省份的大概位置。然后我问:我从地图上能很快的知道XXX到XXX的路程,你觉得可能吗?大部分同学说这怎么可能。然后我用“画曲为直法”量出XXX到XXX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最让学生在网上查找XXX到XXX的实际距离,果然不错!这样的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提高问题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前面所述都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至于所提问题与所学内容联系是否紧密,所提问题的质量如何,并没有考虑。有的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时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问题,由于基础、语言表达、学习习惯等各种原因,想问又不知怎么问,提问题总提不到关键处,要么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要么与自己的思维不吻合,词不达意,让人听后不知在说什么。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比如:答错了可以让学生再想想,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学生偶然的思维呈现时允许不举手发表意见;可以举例子让学生模仿提类似的问题;特别是让学生学会在不明白处提问题。对于问题意识较弱的学生要宽容,要有耐心,更要帮助,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乐于提问,提出更多有质量的问题。

  例如:我在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出示了两道除数分别是47和43的例题。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了可以把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估成整十数计算。我故意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有疑问的吗?”沉默片刻,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除数是45的话是估成40还是50?我兴奋的说:“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连我都忽略了!”同学们开始觉得有点困惑,但都在试图开这个同学的提问。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是看成40算!”第二个学生自信地站起来说:“我认为可以当40,也可以当50。”第三个学生显然在倾听前两位学生的回答,平静地说:“我觉得估成50比较合理。因为我们买东西时经常就是那样算的。上次我爷爷教过我满5就要进1,不满5就舍去。”同学们都觉得有道理,最后我说:同学们说得对,我们在计算时遇到需要试商的题目时一般都是按“四舍五入”来试商。上面通过老师的引导,这位同学所提问题就很的质量,点到关键,通过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不但提出了问题而且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能力。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堂堂清”、“当堂问题当堂解决”等教学理念引导下,都试图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最终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不要让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要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其实看待社会上其他问题也是一样的。)这种教学理念解决的是当课的人们已经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照搬模仿就算达到教学目标了。实际上这种理念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而是人为地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教学理念,并不是要把当课的知识点故意留“尾巴”,而是要让学生完成当课的知识内容后带着数学问题离开课堂,带着新的求知欲望离开课堂。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用量角器画角时,练习中最后一道题: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面两个角吗?解决完这题后下课铃已响。我说:“同学们,刚才这一题只要你用一副三角板画两个角,课后再想一想,用一副三角板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来呢?课后大家试试好吗?”于是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出了课堂。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将所学知识学致用,最终达到学习就是为了应用的目的。利用问题意识探索更多的未知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落到实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又起源于问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既不是一纸空文可以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应该是落实在每节课当中!延伸到课外课余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 、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1)小结知识重难点。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形成明确的学习重点、难点,并加以点拨,使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得到深华。--3分钟左右

  2)尝试练习。在学生初步全面理解掌握了内容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一些习题,体会解题方法的运用,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评讲,矫正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6分钟左右

  3)归纳总结。通过认识的交流、试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知识的要点,归纳总结出解决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了。--3分钟左右

  4)提高练习。在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对错、改正、在实践上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成果。--6分钟左右

  5)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弄清本课内容及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认识。--3分钟左右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