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2020-06-11  |   格式:DOC  |   分类: 中小学专区 > 小学学习方法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一、根据语文根本任务选择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呢? ...(全文共:8487字)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小学语文怎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一、根据语文根本任务选择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呢?它是教和学的内容载体,它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叶圣陶先生说:“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可见,对我们语文学科而言,学习一篇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而不是它表达了什么,学习言语形式比了解课文内容更为本质,更为关键,更为主要。

  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理解,主要是对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理解,即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那样运用语言文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我们说,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学习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那么,学哪些言语形式呢?言语形式,具体包括词语和句子的形式、段落的结构、文章的布局谋篇。

  言语形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是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形式的知识;三是体会语言形式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就各学段语言形式的教学分别提出了要求:第一学段:“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需要主意的是,“哪些优美的语言形式”“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关键词句、标点、节奏、声调在表情达意中的哪些具体作用”等等,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提出,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课文提出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如《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二、依照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着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着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关注地地方,就是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

  三、依照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旨在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还得注意几点:

  (1)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红楼梦》第九十一回贾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他说的是爱情要专一,而我们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学会。小学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的学生大多有四五十人,要让学生学得比较透彻,有两三个“点”就足够了。

  (2)“整合”是上佳的选择。如果每篇课文都从上述四个方面去选择教学内容,各自为政,互不相干,那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定多而凌乱。好在许多优秀的作品,既是语言学习的范本,也是人文熏陶的上品,而且两者不能分割。不少课文,语言习得和人文熏陶的结合处是教学的重点,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我们要尽可能选择这样的内容,通过研读赏析,实现语言习得、形象再现、情感熏陶、表达方法学习等的一举多得。(3)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互动。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范围内,一篇具体的课文,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确定应当是一个反复互动的过程: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定教学内容后修改教学目标,不断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内容选择的适切性,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要体现语文本位

  李海林教授曾在《言语教学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智慧教学。”的确,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着眼于文本的“原生价值”,即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信息价值”;又要根据课程目标、单元学习提示语、课后习题等挖掘“选文”在教材体系中所蕴含的“教学价值”,倾力于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品味、运用,让学生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扎实地形成语文素养。

  比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最大的“书”》时,不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写什么”,理解“为什么说岩石像一本书”,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还积极引导学生聚焦于“言语形式”,在阅读中学词语、学句子、学标点。尤其是教学问句时,在内容上层层推进,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先是紧扣“刨根问底”一词,找出川川说的话;再是听读问句,听出问的味道,明确读好问句的方法;接着是练习读出问的味道;最后教师就岩石的知识让学生“刨根问底”了一番,并感悟吸收课文的表达方式,尝试写问句。这位老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立足于语文的根,充分挖掘了内隐在教材深处的“教学价值”,教法上一改从“内容――意义”的固定套路,从容地引领着学生穿行在串串闪光的语言珍珠里,享受着学习文本语言表达的美妙与快乐。

  二、要关注学生本体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的现象,这里固然有教学方法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老师自身的“一厢情愿”。因此,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从儿童视角出发,遴选出最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比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作者谢冰莹在篇首就花了好些笔墨描绘家乡的垂柳。柳树自古以来就是别离诗词渲染离情别绪的主要意象,显然此文中的柳也蕴蓄着作者深深的离思。但是假若我们在教学中呈现介绍柳树意象知识的内容,小学生会觉得艰涩、乏味,毕竟这与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差甚远。我们该如何安排此处的教学内容呢,且看有位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垂柳已变成一位――

  生(脱口而出):姑娘。

  师:能描述这位美丽的姑娘吗?

  生:她仿佛正在舞蹈,那舞姿婀娜,柔美。

  生:风儿吹散了她的长发,她正以清清的小溪为镜子,轻柔地梳理着。

  师:读着读着,垂柳又变成什么?

  生:她仿佛成了一位顽童,与流水尽情嬉戏。

  生:她仿佛就是一位小画家,画笔一挥,粼粼波纹跃然纸上。

  这样的教学内容源于文本,又立足于儿童的视角,激起了学生们表达的欲望,他们放飞着想象的翅膀,诉说着心中的感触,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学生们充分地感悟了家乡“景美”、“事趣”、“人和”之后,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作者谢冰莹并不熟知,而作者“有家难回”的坎坷经历对深入理解文本的意蕴却有着重要的价值,于是就安排了认识作者的教学内容。浪迹天涯的断肠人――谢冰莹心系故园的言行叩击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也自然地显现了所蕴含着的深深的离绪与愁思。

  三、要追求简约丰满

  王荣生教授曾说:“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也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之一。”的确,若是教学内容繁琐、零碎,学生便会疲于奔命地跟着教师的提问跑,语文教学便会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潜心解读文本,读出文本的内在逻辑结构,设计出能辐射全文的教学主线,使教学内容呈块状结构,从根本上摆脱冗余的情节分析和繁琐的提问应答,让学生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生活在课堂上。

  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夸父追日》时,以“巨人”一词作为辐射全文的切入口,将文本进行适度整合,凸显出文本的主干,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先是寻找课文中散落的语言,组合成“形体的巨人”;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的风采;最后通过研读夸父英勇顽强地追日之旅,领略“行动的巨人”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内容“少”而“精”,且层次清晰,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

  精选教学内容时,落点除了可以放在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外,还可以放在“阅读方法”层面上,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看作是方法运用的自然结果。比如,阅读写景的古诗词时,我们就可以安排这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是读通“诗语”,二是读懂“景语”,三是读透“情语”。我们若是潜心去解读文本,读透教材编排体系,一定能选择出凝练集中、内蕴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实现一种充满活力和灵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3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一、以语文教材为根据

  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是教材编撰策略的具体体现。而教材编撰策略目标即为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地。因此,语文教师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语文教材为根据,与教材编撰策略有较高的切合度。

  1.1注重教材的言语形式

  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中的言语形式。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得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附加在文本上的品德教育价值、科普教育价值,政治教育价值等要相应弱化。如小学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一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对顽强生命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学中,教师当然要让学生体悟这种生命哲学,但是如果语文课只是停留于此,就变成了品德教育课。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文本,作者为什么会从“种子”、“飞蛾”等小事物联想到生命的伟大;文本背后的作者在写作时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态;文章段落的组织对习作有什么指导作用等。语文教学内容,就是透过文质兼美,意蕴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言语形式的,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习作技巧,获得审美体验等。因此,言语形式是文本真正核心价值所在。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