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美育协同育人路径新探

2021-11-01  |   格式:DOC  |   分类: 综合文稿 > 其他
摘要: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美育协同育人路径新探——以安徽师范大学“青春思政课”项目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感染青年,就要运用青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全文共:4016字)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美育协同育人路径新探——以XXX师范大学“青春思政课”项目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感染青年,就要运用青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和活动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近年来,XXX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目标出发,初步探索出了以“文艺搭台、思政唱戏”为主要原则,以重要时间节点教育课程、重大发展战略教育课程和原创文艺作品教育课程等三大课程为有机整体的“青春思政课”文化育人模式,引领青年学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青春思政课”文化育人品牌活动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XXX日报、XXX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

一、工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脉定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见附表1)。高校的首要职能是育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在推进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迫切而必要。

(二)理论背景。“大思政”理论概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三育人”理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构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式提出了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概念,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三全育人”,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引下,高校学生活动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成为当下重要的教育观念。

(三)技术背景。科技进步影响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5G、大数据、智能直播软硬件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给大思政格局下的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互联网传播,美育课堂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扩大了受众覆盖面,更通过互联网互动体验形式,构建了新型的教学主体间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在线反馈,美育课堂实现了双向互动,及时了解传播效果,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调整。

二、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一)阻碍协同育人机制的壁垒

一是学科壁垒。学科教育是现代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在促进专门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导致了学科之间的教学、研究、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协同。

二是观念壁垒。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长时间的应试教育,许多学校对于对美育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的情况比较普遍。思想政治教育也普遍作为课程存在,“课程思政”理念贯彻还部到位,教育过程中存在重灌输轻实践、重传授轻体验、重内容轻形式等问题。

三是体制壁垒。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限制,教学与管理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交流的沟通屏障,没有形成“多元共治”、主体共联、管理共商、资源共享。

四是时空壁垒。目前高校“三个课堂”(即理论课程、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联动育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种途径,互为补充。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二三课堂课程提供不足,优质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课程无法普惠到全体学生,有时还存在着学生因为第一课堂的学习无法充分参与二三课堂活动的情况,三个课堂联动的统筹规划与认知不足,时间空间等要素仍存在冲突。

(二)目前“大思政”理念下的几种创新模式

一是以市场驱动的思政育人节目。例如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一堂好课》等爆款节目,圈粉了很多青年大学生。主流媒体接触优质的资源,用“做节目”的方式入理入情,取得了较好的思政育人效果和收视反馈。

二是以组织驱动的思政育人品牌。例如共青团中央《青年大学习》系列网上团课,借助各级团组织辐射到全国所有基层团组织,精准覆盖思政教育对象。

三是以研究驱动的思政育人项目。各高校借助学术平台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项目,以“做学问”的深度探索新时代下的育人科学规律。

三、“青春思政课”协同育人品牌项目的具体做法

项目开展的思路试图汇集众家所长,结合“做节目”的形式,借助“做学问”的深度,形成品牌推广。同时,通过顶层设计打破学科壁垒、观念壁垒,通过资源整合打破体制壁垒、时空壁垒,形成美育+德育的“中央厨房”。具体做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