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20**年关于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2021-09-14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其他
摘要:20**年关于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20**年x月份以来,在xxx、xxx副主席的带领下,由市政协经科人资环委、文史学习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课题组,围绕“加大老旧城 ...(全文共:7901字)

20**年关于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20**年x月份以来,在xxx、xxx副主席的带领下,由市政协经科人资环委、文史学习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课题组,围绕“加大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力度”这一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实地查看了xx、xx等老旧城区现状,并组织两个调研小组分赴xx、xx及xx、xxx等地学习考察老旧城区改造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提质工作,打响了城市提质的攻坚战,“三改四化”、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工程,大大提高了xx市的城市品质,增强了xx人民的幸福感。同时以棚改工作为重点的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稳步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规划编制科学。我市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目标明确,推进科学,江北城区确定了重点推进“三纵四横五片”改造规划,“三纵”即XXX路、三闾路、紫缘路,“四横”即xx路、xx路、xx路、xx河沿线,“五片”即以杨家巷为中心的城东片区、以原卫校为中心的东湖巷片区、以葫芦口为中心的xx区、以xx为中心的xx片区、xx镇片区;xx城区按照“一线一片”即xx江一线和xx卷湖片区进行项目布点的改造规划,基本做到了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江南江北同步推进。
 
  2.工作机制健全。我市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起步较早,各项工作机制较为健全。20**年我市就成立市棚改领导小组,建立了多部门协作的整体联动机制。20xx-20**年,针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土地供应、资金筹措、报建审批、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xx旧城改造提质工作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完善的保障体系。至20**年为止,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基础配套资金xx.xx亿元,金融机构贷款xxx亿元。
 
  3.推进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我市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推进迅速、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市城区完成了xxx条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的改造提质,完成棚户区改造x.x万户。仅20**年我市就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x.x万户,实施项目xx个,实现投资xx亿元;累计改善市老旧城区xx.x万居民的居住条件,推进力度居全省前列。在改造过程中,我们追求项目质量,一个个经典项目层出不穷,如xxx斩获了20**年建筑创作奖金奖,xx城被评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样板工程,xxx更是为广大市民呈献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公共开放城市空间。
 
  二、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着力不均,东部片区改造提质相对滞后。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三改四化”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工程,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城市功能大大提升,北部新城、西部新区迅速崛起,相比之下历史沉积过多、困难交织的东部片区发展则比较缓慢。
 
  1.道路交通不畅。东部片区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路网密度整体偏低,支路网循环性较差,断头路较多,如xx路、xx路等。xx路、xx路等“主路”路幅较窄,且道路周边分布有市委机关等一批党政机关,有目前全市最大的医疗机构市第一人民医院,xx小学、xx、xx等中小学校更是密布四周,人流、车流过于集中,特别是xx路(xx路至xx小学)路窄车多,交通不畅,出行高峰期更是拥挤不堪。而新改、扩建的xx路(xx路-xx路)、xx路(人xx路-xx大道)、xx路(xx路-xx大道)等建设项目因征拆、燃气改造等多种原因一直不能如期完工,导致东部片区路网梗阻矛盾突出,现有道路标准不高、超负荷运行,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出行。
 
  2.基础设施更新缓慢。由于东部片区建成时间较长,现有的地下管网、环卫设施、停车场地、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片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停车难、出行难等问题尤为突出,经常车满为患。另外甘露寺、钢材两大市场搬迁项目进展缓慢,周边居民对此颇有微词。
 
  3.城市公园缺乏。东部片区人口集居,目前无一个成型公园,街头绿地分布很少,绿化覆盖率仅xx%,还不到我市平均水平的一半,远远达不到xxx米见绿、xxx米见园的标准。而在规划中即将在xx大道附近兴建的城市公园包括水系绿化也仅有xxx亩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片区居民的需求。另外片区内休闲文体设施陈旧,功能欠缺,散步在屋外,休闲在桥下,购物向西行成为常态,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4.生产生活不便。东部片区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欠缺。另外东部片区没有明确的产业规划、没有配套的服务业态,片区大部分居民要跨区域消费、工作、学习,增加了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成本。
 
  (二)生态配置落后,城市系统性功能构建缺乏
 
  1.生态配置少,人居环境有待改善。老旧城区建成时间长,建设时缺乏生态、人文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无公园、少绿地、高耗能、非循环是一个普遍现象。大部分的居民小区人口居住密度高,街头、院落配套绿化少,另外由于基础设施陈旧,存在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老旧城区的居民,普遍反映地下管网不通畅,污水溢出四流,垃圾无处堆放。红卫、甘露寺等社区大量城中村分布其中,建筑密集,巷道狭窄且不通畅,消防隐患极大。
 
  2.城市功能不全,改造缺乏整体考虑。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旧城区城市功能不够优化、不够齐全的问题日显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在我市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中,缺乏配套城市功能的整体考虑,改造零星分散,重视房屋建设而轻视项目周边环境的同步改造。从目前已改或正在进行的项目来看,基本上是哪里容易改就改哪里,哪里经济效益高就改哪里,改造项目之间缺乏整体考虑,没有形成连片效益,特别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统筹建设,对补全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的作用不明显,老城区城市功能疏解不到位。如老西门改造项目,项目本身可以说是棚改项目的典范,但在项目建设时没有对老西门周边基础设施进行适应性改造,物流、人流、车流超出了周边环境的最大承载量,车堵、人堵的情况时有发生,反而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三)街区制推广不够有力,小而全的院落建设模式没有打破。20**年x月,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推广街区制的决定,时间过去了一年多,我市还没有进行推广街区制的相应探索,封闭小区建设依然是城市建设的主流。
 
  1.政策引导缺位。从我市现有的小区建设来看,没有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封闭院落建设仍是主流,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还未很好地融入城市建设。我市还未出台相应的指导激励性政策,没有进行相应的推广试点。
 
  2.规划指引不力。《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而现有的城市规划还未结合街区制建设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出明确的建设推广要求。
 
  3.宣传力度不够。街区制作为城市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不设围墙,这与我国传统的住家观念有所出入,从现阶段我市的建设来看,这种建设理念还没有真正的开始推广,群众对此更是知之甚少。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对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近xx%的群众不知街区制为何物。
 
  (四)改造模式单一,多元参与格局没有形成。老旧城区改造提质是一项投入巨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经济与社会效益,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而现阶段我市的老旧城区改造提质项目大多数都是政府融资平台在唱独角戏。
 
  1.政策对市场导向不够具体。根据x政发〔20xx〕x号文件精神,棚户区改造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进,对国有棚改公司实施棚改项目要求“整体平衡、自负盈亏”。近几年来,由于征拆、土地出让及融资成本不断提高等原因,部分项目效益难以平衡,亏损项目越来越多。另外现阶段棚改项目对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没有进行相应的产业构建,吸引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具体政策不够完善,而社会资本又对项目收益保障、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方面期望较高,导致社会资本对参与棚改项目持消极态度。
 
  2.推土机式的改造模式,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在调研过程中,问题反映最多的便是老旧城区改造商业化太浓,城市的多样性正在逐渐流失。目前我市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基本上是采取推倒重建、原地拆建,增加商业综合体的模式进行,对于一些能够体现xx文化特色、感受乡情乡恋的建筑没有区别对待。对于一些可以疏理改造、完善提质的城中村一律大拆大建,势必会割裂城市历史文脉,损害城市社会肌理,影响城市特色和多样性,并极大地增加征拆成本、政府负担和工作难度。
 
  三、对加大老旧城区改造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