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_行政事业单位用来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下属单位、各岗位日常管理和业务办理的所授予权限范围、审批 程序和相应责任的是( )。

2020-05-19  |   格式:DOC  |   分类: 综合文稿 > 其他
摘要:  20**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参考  财政部会计司日前发布了20**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活动,考试合格可以抵扣当年的会计继续教育,获奖的还会在财政部网站表彰,很不错的机会,以下为官方给出的20**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参考资料,里面包含了100道试题及参考 ...(全文共:47930字)

  20**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参考

  财政部会计司日前发布了20**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活动,考试合格可以抵扣当年的会计继续教育,获奖的还会在财政部网站表彰,很不错的机会,以下为官方给出的20**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参考资料,里面包含了100道试题及参考答案,通过答案解析很容易看出答案的。

  第一部分:第1-35题为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正确选项,本题型共35题,每题1分,共35分)

  第二部分:第36-70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选出全部正确选项得1分,错选、少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型共35题,每题1分,共35分)

  第三部分:第71-100题为判断题(判断正确得1分,判断错误不得分,本题型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总题目数:100 已答:0 剩余:100

  1、单据控制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发生经济行为的痕迹进行控制,建立对单据的(),保证经济交易事项真实、合法,避免虚假交易,使“假发票”没有市场。 A.内外结合控制体系

  B.授权审批控制体系

  C.预决算控制体系

  D.审核归档控制体系

  解析:

  单据控制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发生经济行为的痕迹进行控制,实际上就是把支出事项的外部票据控制与支出事项的内部表单控制相结合,建立对单据的内外结合控制体系,保证经济交易事项真实、合法,避免虚假交易,减少建立“小金库”的机会,同时也使“假发票”没有市场。

  2、下列各项中,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内部监督和评价的是()。

  A. 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

  B. 单位的财务部门

  C. 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

  D. 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规定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主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部门,二是纪检监察部门,一个侧重于从“管事”的角度进行监督,一个侧重于从“管人”的角度进行监督,两者缺一不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其中,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还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牵头部门。

  3、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经办人员办理费用报销时,应当按照要求填写费用报销申请,确保要素齐全、内容真实完整,由()签字后,提交审核。

  A. 经办人、部门负责人

  B. 经办人、证明人

  C. 经办人、归口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

  D. 经办人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经办人员办理费用报销时,应当按照要求填写费用报销申请,确保要素齐全、内容真实完整,由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后,提交部门负责人或归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审核,经单位财会部门复核无误后按照支出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出纳人员按照审批结果办理支付手续。

  4、下列各项中,属于单位内控规范制定的基本依据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D.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解析:

  制定《单位内控规范》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主席令[1999]2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主席令[1994]21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5、内部控制将单位的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将内部控制嵌入()之中,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

  A.流程梳理

  B.信息系统

  C.制度培训

  D.岗位轮换

  解析:

  内部控制将单位的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现了有机的结合,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之中,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可以改变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分块管理、信息分割、信息“孤岛”的局面,可以使单位领导的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日常管理向例外管理转变,集中精力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实践也证明,信息化也促使单位的管控效能迈上一个新台阶。所以,我们在内控规范中明确规定“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A. 公款

  B. 公权

  C. 权力

  D. 权利

  解析: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钱,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内部控制,能够起到制度笼子的作用。实施内部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7、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的四个步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B. 风险识别,目标设定,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C.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目标设定和风险应对

  D. 风险分析,风险识别,目标设定和风险应对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通常可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四个步骤具体开展。

  1.目标设定:风险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偏离其既定的目标,建立内部控制就是为了纠正脱离目标的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要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首先应当确定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目标。

  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风险点清单。风险识别需要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的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的经济活动特点,设计和选择适当的风险识别方法,以便全面的识别所面临的风险。

  单位层面风险识别主要从组织、机制、制度、岗位和信息系统入手,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和制衡机制的建立、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等。

  3.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以便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选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风险分析具体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分析和影响程度分析。

  4.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单位所存在的风险,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经过分析论证与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予以实施的过程。风险应对的策略一般有四种: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

  8、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和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

  B. 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和预算业务管理审核机构

  C. 预算业务管理编制机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和预算业务管理审核机构

  D. 预算业务管理编制机构、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和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业务管理机构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专门履行预算管理职能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其成员由单位领导班子、财会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二是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预算业务管理机构一般设在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负责人组织领导,履行预算日常管理职能,组织与预算业务相关的各项日常工作。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除财会人员外,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应当参与其中,以提高单位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是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其利用分配到的经济资源开展业务工作,完成工作目标。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应当在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本部门或本岗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并严格执行审批下达的预算。

  9、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但目前,单位内控规范暂定位于()的内部控制,主要基于该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所共有的业务活动的考虑。

  A.经济活动

  B.安全管理

  C.行政活动

  D.公共服务活动

  解析:

  目前,《单位内控规范》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从风险管控的角度进行了规范。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但目前,《单位内控规范》暂定位于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主要基于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所共有的业务活动的考虑。

  10、财政部门负责国家预算资金的管理,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和信息系统建设,所有控制在流程中解决,而不是事后。

  A.制度设计

  B.风险评估

  C.流程再造

  D.环节划分

  解析:

  财政部门负责国家预算资金的管理,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内部控制,就是为了保障单位业务稳健高效运行,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通过制订制度、程序、流程和方法,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要认真识别评估业务及管理中的内外部风险,采取不相容职责岗位分离控制、授权控制、流程控制等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承诺范围内。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建设,所有控制在流程中解决,而不是事后。

  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方向、思路、内容、方法上与()积极推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基本一致的

  A. 中组部

  B. 中纪委

  C. 审计署

  D. 国务院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例多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入手加强风险管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运用制衡机制堵塞单位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漏洞,消除隐患。目前,许多地区、部门都在按照中纪委的要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其实,内部控制在方向、思路、内容、方法上与中纪委积极推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基本一致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廉政风险防控的组成部分,是从单位内部经济活动风险管控这一角度出发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

  1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全面性原则的是()。

  A.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B.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C. 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D.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解析: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象是其经济活动,所以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从范围上说,应当覆盖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各项经济活动;从流程上说,内部控制的思想、制衡机制和控制措施应当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包括评价和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所以,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系统,它渗透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并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实现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由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最终都要靠人去建立和去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性原则还要求单位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都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13、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是()。 A. 公安机关的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活动

  B. 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

  C. 党政机关的预算业务

  D. 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

  解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类型众多,业务活动纷繁复杂。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比如单位发生的资金收支业务和政府采购业务涉及到公共经济资源在单位内部的运转,属于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而公安机关的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活动、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等则是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相对而言属于单位的非经济活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同时也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所以不论何种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其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共资金,都需要对其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因此,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

  1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有8种控制方法,分别是: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

  A.绩效管理

  B.成本控制

  C.单据控制

  D.成本控制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总结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实践的成功经验,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八大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以及信息内部公开。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事项申请、内部审核审批、业务执行、信息记录以及内部监督等岗位。不相容岗位分离,意味着提出事项申请的岗位应当与对事项进行审核审批的岗位分离,内部审核审批的岗位与信息记录的岗位分离,业务审批岗位和执行岗位需要与内部监督的岗位分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各项经济活动的流程和特点,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对确需分离的不相容岗位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下属单位、各岗位日常管理和业务办理的所授予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关系到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和资产使用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这种控制方法要求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授权都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并予以书面化,通知到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授权一经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的审批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三.归口管理:归口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管控事项的性质与管理要求,结合单位职责、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的前提下,明确单位内部各个业务的归口管理责任单位的控制方法。归口管理是建立在权责对等基础上的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有些经济活动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具体开展,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就容易导致经济资源流失的风险和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特点和本单位的职能、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情况,建立起联合工作机制,以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预算是根据单位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财力支持和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预算控制本身是一种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作用。所以对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建设项目等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强化预算约束,以规范和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

  五.财产保护控制:保护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财产保护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控制方法,要求单位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和处置报批等。

  六.会计控制: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会计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需要同时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

  (2)加强会计机构建设,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确保各岗位权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4)着力提高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确保会计人员正确行使责权。

  (5)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确保会计基础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编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七.单据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进行社会管理还是提供公共服务,都需要使用公共资源,即统一表现为发生了各种经济行为。表单和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留印”和“有痕”,能够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真实。单据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 、归档、保管单据。表单通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所涉及的内部凭证。票据通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在报销环节使用的外部凭证,证实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及其具体金额。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单据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将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单据制度化2.使用和管理单据规范化。

  八.信息内部公开:《单位内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从而达到加强内部监督,促进部门间沟通协调以及督促相关部门自觉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随着《单位内控规范》的深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搭建信息公开平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深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信息公开基础等方面进行努力,建立信息公开责任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和细化信息公开内容,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创新信息公开方式,扩大信息公开覆盖面。

  15、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A. 每3-6个月

  B. 每半年

  C. 每6-12个月

  D. 每年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相对密集一些,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以及时促进内部体制体系建立和执行的改进和完善;因外部环境重大变化、单位经济活动重大调整和管理要求提高等引起内部控制体系发生重大变动,应当及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逐步稳定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检查、抽查等监督检查工作。

  16、内部控制原理和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是普遍使用的,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一项()的工作,适应性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位实际情况入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A.技术性

  B.个性化

  C.通用性

  D.强制性

  解析:

  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是普遍使用的,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适应性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位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比如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各单位“三定”规定,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性质、业务范围、经济活动的特点、风险水平以及所处内外环境等相适应相匹配,并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才能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17、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的规定很多,但由于每项规定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往往造成实务工作中分块管理、难成体系的局面,降低了管理效能,只有进一步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制度建设之中,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A.相互衔接

  B.一体化

  C.对照分析

  D.注释说明

  解析:

  目前,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的规定很多,包括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等业务管理规定,这些规定为促进单位加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也按照上述规定建立起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由于每项规定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往住造成了实务工作中分块管理、难成体系的局面,降低了管理效能,只有进一步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制度建设之中,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以满足单位全面经济活动风险管控的需要,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目的。

  18、单位内控规范的创新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同时进行管控。

  A. 以资金管控为主线,以信息系统为核心

  B. 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信息系统为核心

  C. 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

  D. 以资金管控为主线,以会计控制为核心

  解析:

  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刘永泽总结道:“《内控规范》的创新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从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同时进行评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19、根据财政部规定,我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自()起开始执行单位内控规范。 A.20**年1月1日

  B.20**年1月1日

  C.20**年1月1日

  D.20**年1月1日

  解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20、下列各项中,构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环节最主要的风险的是()。 A. 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

  B. 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无序

  C. 没有将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批,单位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不规范

  D. 未按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

  解析:

  预算编制环节最主要的风险就在于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业务活动与其财力支持相脱节。

  2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A. 财务主管

  B. 出纳人员

  C. 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

  D. 单位内部控制负责人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现金清查制度。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盘点,重点关注:账款是否相符;有无白条抵库;有无私借挪用公款;有无账外资金。如果发现账款不符,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做出相应处理,如果由于一般工作失误造成的,可由财会部门负责人按照规定做出处理;如果属于违法行为,应当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按照规定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22、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

  A. 公益性活动和非公益性活动

  B. 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

  C. 盈利性活动和非营利性活动

  D. 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活动

  解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类型众多,业务活动纷繁复杂。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比如单位发生的资金收支业务和政府采购业务涉及到公共经济资源在单位内部的运转,属于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而公安机关的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活动、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等则是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相对而言属于单位的非经济活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同时也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所以不论何种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其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共资金,都需要对其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因此,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

  23、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A. 定期检查

  B. 不定期检查

  C.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D. 每半年检查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4、资产的定期清查机制包括定期盘点、账实核对、定期核实各类资产的实际数量,将盘点结果与()进行对比,发现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A. 财务会计报告和资产台账

  B. 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

  C. 会计凭证和资产台账

  D. 资产台账和会计账簿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根据这一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实物管理上,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台账,详细登记资产信息。

  二是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三是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与财会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定期对账,至少每年核对一次,包括资产台账与财务账相核对,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相核对,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

  2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单位内控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梳理业务流程,瞄准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之中,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A.岗位职责

  B.业务流程

  C.审批权限

  D.内部管理制度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梳理业务流程,瞄准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之中,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财政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落实内控规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内控规范的学习,吃透内控规范的精神,准确把握其内涵和要点。尤其是财政部门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执行好内控规范;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经济活动中的重大风险,抓好内控规范实施的重要环节。

  26、下列各项中,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的是()。 A. 财会部门

  B. 预算管理委员会

  C. 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

  D. 单位负责人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专门履行预算管理职能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其成员由单位领导班子、财会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27、内部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针对()发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制度、措施和程序进行持续调整、改进,使各项制度、措施和程序能够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在经济活动风险管控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A. 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B. 外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C. 内部监督检查和内部控制评价

  D. 外部监督检查和内部控制评价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三条规定:“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这一定义包括了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措施和程序。从动态上讲,内控控制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控制目标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而且,内部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针对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发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制度、措施和程序进行持续调整、改进,使各项制度、措施和程序能够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在经济活动风险管控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28、从机构设置上看,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可以是跨部门的,也可以设置在()内,但必须从经济活动的业务特点出发,密切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 A. 财务部门或牵头部门

  B. 法律部门或牵头部门

  C. 办公室或牵头部门

  D. 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

  解析:

  从机构设置上看,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可以是跨部门的,也可以设置在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内,但必须从经济活动的业务特点出发,密切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工作小组还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类型设置若干个风险测评小组,仔细梳理每一类经济活动的流程,按流程排查风险点。

  29、要推进廉政建设,也需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入手加强风险管控。 A.经济活动

  B.业务活动

  C.业务流程

  D.资金活动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例多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要推进廉政建设,也需要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入手加强风险管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运用制衡机制堵塞单位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漏洞,消除隐患。目前,许多地区、部门都在按照中纪委的要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其实,内部控制方向、思路、内容、方法上与中纪委积极推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基本一致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廉政风险防控的组成部分,是从单位内部经济活动风险管控这一角度出发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

  30、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要求的是()。 A.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实行高度集中,不得相互分离

  B.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C.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D.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实行相互分离,这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制衡机制。

  31、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用制度(),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带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防腐机制。

  A. 管权、管人、管钱

  B. 管事、管人、管钱

  C. 管事、管权、管人

  D. 管事、管钱、管权

  解析: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钱,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内部控制,能够起到制度笼子的作用。实施内部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2、下列有关“三重一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重大决策、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支付业务

  B.重大投融资、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支付业务

  C.重大担保、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支付业务

  D.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支付业务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授权都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并予以书面化,通知到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授权一经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的审批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对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即“三重一大”业务,还应当建立起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合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并确保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33、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A. 预算控制制度

  B. 授权审批制度

  C. 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D. 内部监督制度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34、下列各项有关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政府分级监管,单位所有、使用

  B. 国家统一监管,单位所有、使用

  C. 国家统一所有,政府统一监管,单位所有、使用

  D. 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

  解析:

  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行职能和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规定,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显著地区别于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

  35、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单位层面风险识别的切入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组织、机制、制度、岗位和信息系统

  B. 组织、人事、制度、职责和信息系统

  C. 组织、流程、制度、职责和信息系统

  D. 组织、流程、制度、人事和信息系统

  解析:

  风险识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风险点清单。单位层面风险识别主要从组织、机制、制度、岗位和信息系统入手,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和制衡机制的建立、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等。

  36、下列各项中,可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有()。

  A. 个别访谈法

  B. 实地观察法

  C. 证据检查法

  D. 穿行测试法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证据检查法、重新执行法、穿行测试法等方法,充分收集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研究分析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1. 个别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检查人员可以向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询问,并对答复进行评价,以获取与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相关的信息。检查人员通常需要通过对检查有关文件、凭据来印证相关工作人员的答复,对于同一问题应注意不同人员的答复是否相同。

  2. 实地观察法是指检查人员察看相关工作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适合检查不留下书面记录的控制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实地观察法提供的证据仅现于观察发生的时点,检查人员应当考虑其所观察到的控制在检查人员不在场时可能未被执行的情况。所以,检查人员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应当尽可能不通知相关工作人员,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确保检查的效果。

  3. 证据检查法是指检查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留有书面记录的检查,通常可以采用证据检查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一般会“留有痕迹”。检查人员根据需要抽取并检查一定数量的书面证据,从而证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有效执行。

  4. 重新执行法是指检查人员通过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控制措施,来判断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但是,要检查支出报销审核人员有没有认真执行审核,仅仅检查审核人员是否在相关文件或凭据上签字是不够的,检查人员还应当抽取一部分支出凭证,重新执行审核控制,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反映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签字或盖章。

  5. 穿行测试法是指在内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选取一笔具体业务事项作为样本,追踪该业务事项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告或内部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即该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以此了解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

  37、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有()。

  A.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B.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规合法

  C.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D.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解析:

  内部控制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总体上讲,内部控制目标和单位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客体是单位的经济活动,所以内部控制目标也体现出经济属性。根据《单位内控规范》第四条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二是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使用有效;三是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四是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五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是单位有效履行职能的前提,所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最基本的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符合有关预算管理、财政国库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会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资产不安全、使用效率低下都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存在被挪用、贪污、盗窃、违规处置的风险,有的单位还存在大量的账外资产,因此必须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盘点,通过这些有效控制措施加以保护资产,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在合理保证资产安全的同时,还应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得到有效使用。目前是,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客观、总括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财务报告,又包括预算草案、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还包括以其他形式报告的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会计法》(主席令[1999]第24号)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算报表的编报口径与单位预算衔接一致,反映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预算法》(主席令[1999]第21号)第六十条规定:“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加强会计核算和预算、决算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并且强化财务信息分析结果运用,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尤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仅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而且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舞弊和腐败的根源就在于对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反腐败、反舞弊的长效机制,必须将事后惩治与事前预防相结合。内部控制的核心就在于制衡。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之中,强化内部监督,通过建立和实施严密的内部控制,起到“关口前移”的效果,实现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目标。

  5.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是以前四项为基础的。通过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与管控,切实合理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并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就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履行职能夯实物质基础,实现单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目标。

  38、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内容的有()。 A.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

  B.内部控制建立的整体性

  C.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D.内部控制执行的强制性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自我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 内部控制建立的合法性。

  (2) 内部控制建立的全面性。

  (3) 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性。

  (4) 内部控制建立的适应性。

  二是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 各个业务控制在监督检查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2) 各个业务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执行。

  (3) 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4) 执行业务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资格和能力。

  39、下列各项中,构成单位内控规范实施的重要环节的有()。 A.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B. 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C. 强化信息系统建设

  D. 定期开展内控自我评价

  解析:

  按照内控规范的统一要求,结合自身经济活动的特点,重点关注本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中的重大风险。单位内控规范实施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抓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定期开展内控评价等,把内控规范的各项制度要求逐项落实到位。

  40、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 A. 支出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实现相互分离,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B. 支出事项未经过适当的事前申请、审核和审批,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相关规定,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甚至发生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

  C. 报销时单据审核不严格,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风险

  D. 资金支付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可能导致违规风险

  解析: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支出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实现相互分离,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2) 支出事项未经过适当的事前申请、审核和审批,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相关规定,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甚至发生支出业务违法违规的风险。

  (3) 报销时单据审核不严格,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风险。

  (4) 资金支付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可能导致违规风险。

  41、下列各项与资产实物管理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资产台账,详细登记资产信息

  B.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C.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与财会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定期对账,确保账账相符

  D.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实物管理上,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资产台账,详细登记资产信息。

  二是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三是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与财会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定期对账,至少每年核对一次,包括资产台账与财务账相核对,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相核对,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

  42、从内部控制的视角看,下列属于资产领用环节主要风险的有()。 A. 资产领用没有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B. 资产发出没有正确的登记

  C. 无形资产权属不清

  D. 对资产处置没有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

  解析:

  从内部控制的视角看,下列属于资产领用环节主要风险的有资产领用没有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资产发出没有正确的登记,没有归集到领用部门或者个人,可能造成实物资产账实不符或者使用效率低下。

  43、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下列各项中,属于单据控制的环节的有()。 A. 单据的填制环节

  B. 单据的审核环节

  C. 单据的归档环节

  D. 单据的保管环节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表单和票据,具体包括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的全环节和全过程,避免单据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情形的发生。

  44、下列各项中,构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侧重点的有()。 A.过程的分离

  B.职责的分离

  C.岗位的分离

  D.流程的分离

  解析: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侧重于两个方面。

  一是过程的分离。

  即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过程是相互分离、相互独立、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决策过程实为授权审批过程。在办理经济活动的业务和事项之前,应当经过适当的授权审批,特别是重大事项如大型采购、基本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大额资金支付业务,还需要经过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的意见。执行过程是按照审批的结果和适当的权限办理业务的过程。办理业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办理预算编制业务,资金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和基本建设业务,也包括依职责保管资产、进行信息统计和会计处理,办理业务的前提是得到恰当的授权和经过了既定的审批程序,业务执行情况应当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过程主要通过对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的合规性以及执行的效果进行检查评价,来确保经济活动的各业务和事项都经过了适当的授权审批,确保经办人按照授权的要求和审批的结果办理业务。所以,决策是执行的前置程序,执行是对决策的具体落实,监督影响和制约着决策和执行,这三个过程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

  二是岗位的分离。

  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决策与监督检查等岗位应当相互分离,负责经济活动决策的岗位独立于具体执行业务的岗位,负责执行业务的岗位无权自行决策,而负责监督的岗位独立于决策与执行岗位,以确保其监督的成效。岗位分离的效果是避免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发生,降低了舞弊和腐败的风险。

  45、下列各项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实施外部监督的有()。

  A. 财政部门

  B. 审计机关

  C. 纪检监察部门

  D. 主管部门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应当积极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外,还应当自觉依法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检查。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外部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

  46、行政事业单位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应当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新的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A. 外部环境

  B. 经济活动

  C. 管理要求

  D. 人事变动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则应当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新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对某些高风险经济活动开展不定期评估,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系统,以便有效地防范和管控风险。

  47、下列各项业务中,应当对其实施归口管理的有()。

  A. 预算业务

  B. 收入业务

  C. 资产业务 D. 合同业务解析:

  1.对收入业务实施归口管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的类型和来源渠道比较多,但是并不一定都由单位的财会部门统一收取,有些单位的收入收取业务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在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下,极可能发生收入金额不实、应收未收甚至私设“小金库”的情形,而且一旦发现问题,各业务部门之间还可能相互推诿、责任不清。

  正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单位内控规范》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2.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三定”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资产实施归口管理中要重点关注:一是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二是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3.对合同业务实施归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业务部门作为经济活动的承办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在其职能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合同业务实施统一归口管理。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办公室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如果存在法律部门,则应当指定法律部门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业务实施统一规范管理,负责确定合同业务的程序和要求;参与重大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和订立;管理合同专用章;参与或组织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诉讼活动;对合同进行登记和归档;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

  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合同的订立往往与经济资源流入或流出密切相关,跨年度的合同将对不同年度的预算安排和收支业务产生影响,因此,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利于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使单位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率。

  48、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管理主要风险的有()。 A. 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概预算脱离实际,技术方案未能有效落实

  B. 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串通、暗箱操作或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

  C. 建设项目价款结算管理不严格,价款结算不及时,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混乱

  D. 对技术性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经济事项,未组织熟悉技术、法律和财会知识的人员参与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风险,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审核审批不严、盲目上马,可能导致建设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2)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可能导致财政性资金极大浪费或者单位违纪。

  (3)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概预算脱离实际,技术方案未能有效落实,可能导致建设项目质量存在隐患、投资失控等风险。

  (4)招标过程中存在串通、暗箱操作和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招标工作违法违规,以及中标人实际难以胜任等风险。

  (5)建设项目价款结算管理不严格,价款结算不及时,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混乱,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或中断、资金损失等风险。(6)项目变更审核不严格、工程变更频繁,可能导致预算超支、投资失控、工期延误等风险。

  (7)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8)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可能导致竣工决算失真。

  (9)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资产及档案移交、资产未及时结转入账,可能导致存在账外资产等风险。

  49、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债务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 A. 未经充分论证或者未经集体决策,擅自对外举借大额债务

  B. 债务管理和监控不严,债务的具体情况不清,没有做好还本付息的相关安排

  C. 债务没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形成了账外债务

  D. 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

  解析:

  在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前提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债务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未经充分论证或者未经集体决策,擅自对外举借大额债务,可能导致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单位利益受损的风险。

  (2)债务管理和监控不严,债务的具体情况不清,没有做好还本付息的相关安排,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或者财务风险。

  (3)债务没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形成了账外债务,可能导致单位利益受损或者财务风险。

  50、下列各项中,构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监督程序的有()。

  A. 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并实施监督检查

  B. 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C. 完成并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D.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应用

  解析:

  构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监督程序的有以下6个步骤:

  1.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应当明确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实施计划、人员构成等相关内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应当经过单位负责人批准。

  2.实施监督检查

  首先,应当获取与内部控制建立相关文件和资料。

  其次,根据了解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确定监督检查的范围和重点,开展现场检查测试。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包括个别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证据检查法、重新执行法、穿行测试法等在内的各种检查方法,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分析查找内部控制缺陷。

  3.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单位内控规范》第六十三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通常应当指定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监督检查的基础上,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分析查找出内部控制缺陷后,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内部控制改进意见或建议,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自我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两个方面:

  一是对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内部控制建立的合法性。

  (2)内部控制建立的全面性。

  (3)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性。

  (4)内部控制建立的适应性。

  二是对于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各个业务控制在监督检查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2)各个业务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执行。

  (3)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4)执行业务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资格和能力。

  4.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内部监督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客观、公正、完整地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1)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即《单位内控规范》和单位相关内部管理制度;

  (2)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范围,即全面检查评价还是就某特定业务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

  (3)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即内部监督工作流程以及现场测试采用的主要方法;

  (4)以前期间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情况;

  (5)本次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意见或建议;

  (6)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有效性的评价、结论及改进意见和建议。

  5.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审计部门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后,可以征求内部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最后提交单位负责人,由单位负责人对拟采取的整改计划和措施作出决定,以改进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