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音乐人类学西府曲子研究与意义

2021-04-22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其他
摘要:音乐人类学西府曲子研究与意义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貌特征、类型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音乐人类学是指运用当代文化人类学学科的理论及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一观点由美国学者梅里亚姆提出。近年来,其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西方学术界又将这门学科的主流倾向定义为:“在地方性、区域性或 ...(全文共:4117字)

音乐人类学西府曲子研究与意义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貌特征、类型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音乐人类学是指运用当代文化人类学学科的理论及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一观点由美国学者梅里亚姆提出。近年来,其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西方学术界又将这门学科的主流倾向定义为:“在地方性、区域性或全球性的背景中,研究音乐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另一方面,传统倾向仍然存在,即在相关的文化背景中研究音乐本体。”[1]因此,音乐人类学是把音乐学和人类学结合起来,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和理念研究音乐文化。西府曲子,在当地又被称之为秦曲或清曲。作此名称,是因为西府曲子是XXX曲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XXXXXX、凤翔、岐山、眉县、扶风、千阳、麟游等西府区域。

  一、西府曲子的演变和发展

  西府曲子的起源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因此做出精确的判断是比较困难的,但因为XXX古称陈仓、雍城,是炎帝故里和青铜器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所以,XXX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诗经》里的《秦风?渭阳》中“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等,都与XXX地区有很密切的关系。根据“西府曲子之王”郑文显的祖父——清末举人郑筱斋的记录,西府曲子原来是秦穆公宫廷中的一种“宫曲词”,有两种形式:由乐工、词工演唱的“正宫调”和由歌童、舞女演唱的“小宫调”。曲子的正式形成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经过长期的选择、加工和演变,它主要流行于城镇和集市间,经过民间艺人的广泛填词,在当时被称为“曲子词”。曲子词在流传演变的过程中,到北宋时期,受到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到了元代、明代以及清代初期,民间曲艺和戏曲成为XXX西府地区最为活跃的曲种之一。在当地经常会有聚会交流技艺,一些艺术家不但收录曲目、积极编创大量曲目,还成立了“曲子研究会”,收集整理创编了西府曲子的常用形式:如《打枣杆》《卖杂货》《闹五更》等。曲子社发展到了高峰阶段,凡有庙会,就会有诸多的曲子班社相邀斗台,场面宏大热闹非凡。解放后,西府曲子的斗台形式成了一种民俗活动,不仅曲子社之间相互斗台,而且还与地方其他剧种争相斗台,比如秦腔等。在这种形式下,艺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艺术文化修养,同时也促进了地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发展。建国后,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西府曲子更加活跃,而且被搬上舞台,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府曲子萌芽于先秦,形成于汉唐,发展于宋元明,盛行于明清时期,在长期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各民间艺术形式,而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曲子戏”。

  二、西府曲子的生态环境

  XXX,古称陈仓,陈仓以古陈仓山(今名鸡峰山)而得名,又因鸡峰山有“晨XXX鸣”“鸡鸣之端”“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名为XXX,此名沿用至今。[2]一个地区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文化的形成机制和生态的维护机制密切相关。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其外部生态环境、内部文化环境和社会制度密不可分,文化都需要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获取生存的物质。环境选择就是一种文化选择,文化选择亦是一种环境选择。在许多人类学家看来,“文化是人类与环境互动的媒介,文化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没有文化、人类就无法从环境中获取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3]这也是文化人类学关注的重要内容。XXX位于XXX省关中西部,地理位置属于XXX、XXX、宁夏、XXX的结合地带,而西府地区,处在渭水流域,关中西部。XXX自古以来就属于雍州之城,在商代是岐周之地,后来成为周的都城。所以,XXX地区特有的地理、自然环境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XXX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与XXX地区邻近的XXX是十三朝古都,这使得XXX地区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周边民族相处也比较和谐,这些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都对日后西府曲子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西府曲子的歌唱内容

  传说西府曲子原来是秦穆公宫廷中的一种小曲,叫“宫曲词”。分“正宫调”“小宫调”两种。乐工、词工演唱正宫调;歌童、舞女演唱小宫调。后来因为秦宪公让一部分歌童、舞女还乡,所以小宫调流入了民间。经过不断的发展融合和演变,宫曲词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西府曲子。西府曲子作为民间戏曲演唱活动,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西府曲子座唱、社火曲子演唱、西府曲子戏。不同的民俗活动伴有不同的曲子表现形式,如在神社庙会、婚丧嫁娶、祝寿满月、驱邪还愿等民俗活动中是西府曲子座唱;春秋祈福活动、抢山神、闹元宵等大型民俗社火活动中是社火曲子演唱;而西府曲子戏以出演小型传统剧目和新编现代小戏为主,常见于各种晚会演出活动中。据调查,西府曲子的传统曲牌,目前有一百多支。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民间社会生活为题材,具有浓厚的世俗化气息,其代表曲目有《绣荷包》《姐儿思情》《放风筝》等,这些曲牌表现了普通人民的风俗世情;另一类以讲述古代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故事或表现帝王将相建功立业、征战杀伐故事为主,如《古城聚义》《秦琼观战》《伯牙捧琴》《醉骂禄山》等。综上,西府曲子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等特点,能够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所以,在当地民间有“不卑不亢、刚柔合宜、雅俗共赏”的赞誉。根据调查,现存的西府曲子有800多首,作为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西府曲子已被列入第一批X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