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学习《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心得体会

2021-02-21  |   格式:DOC  |   分类: 工作公文 > 心得体会
摘要:  中国“十四五”新布局引发世界热议。26 日至 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  “五年规划”是 ...(全文共:6593字)

  中国“十四五”新布局引发世界热议。26 日至 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

  “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张张时间表路线图前后相续、有机衔接,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战略部署。工农业建设、科教兴国、创新发展……在时代命题的转换中,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也让“五年规划”成为各方解读“中国之治”的重要索引:为什么中国选择以此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如何支撑了这一制度的有效运行?

  中国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传统,“思而有备,行而有成”更是一种深刻的民族文化基因。自古以来,在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大国,无论治世安民,还是抗灾御敌,都需要举众人之力求长远之功,都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统筹协调纵横捭阖。中华文明虽历经磨难,仍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中国人对“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高度认同,对“大势”“大局”“大计”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借鉴传统、科学谋划,以“五年计划”的制度设计打开了发展新局。周密系统的长远规划,不仅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发挥了统筹协调的作用,也让中国穿过了几十年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风雨雨,一步步稳健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这个道理不光中国人明白。但为何只有中国充分释放了“规划红利”?依靠的还是我们独特的制度优势。众所周知,所谓规划自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这暗含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这个国家能够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这才能做很长期的事情。在政党“轮流坐庄”、党争压倒一切的西方国家,不仅各党派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且往往是新人不理旧账,政策几年一翻篇。这样的政治特性既无法确保规划出以公心,又会因执政党更迭导致任何规划都赶不上变化。

  而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多党恶性竞争的弊端,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抛开私利计算,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大局,同时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最大程度确保规划兼顾公义和科学。对此,有人形象地指出:当别人都在搞“拳击赛”的时候,中国正一棒接一棒地跑着历史的“接力赛”。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就规划而言,落实环节至少有两大挑战:如何应对规划与实际的错配,怎样实现规划的执行到位。就前者而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式的呆板僵

  化,或大包大揽、事无巨细地进行微观管理,都必然束缚市场本身活力。

  从“十一五”起,我们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不介入微观经济活动,不干预市场主体自由选择。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进行公共事务治理,这是中国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已超越了苏联模式,也超越了西方模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长期发展的道路。这种持续调试优化并始终追求效率的新型国家规划,不但对中国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各国探索 21 世纪规划也有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强大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是中国体制的又一大特征。有人曾感慨,在西方的政治文化中,提出目标只是传达一种愿望和态度,很多仅仅是选举时的噱头和“画饼”,而中国是一个言出必行的国家,一旦制定了目标,就会信守承诺,直至最后完成。

  就“五年规划”来说,制定后就要开始工作分工,条条上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块块上逐级层层分解,时间上逐年分解。规划目标分解后,则建立约束性指标考核制度,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并将若干重点指标纳入各地区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既具备科学规划的能力,又具备执行规划的能力,使“五年规划”与中国制度优势相辅相成,推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独立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承上启下的历史关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勾勒的发展蓝图,总结了改革成功经验,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体现了亿万人民意愿,是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中国‘十四五’的宏伟目标,如果成功实现,那将是惊人的成就。”网友的留言,道出了无数人的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继续以中国制度优势激发“规划红利”,“中国号”巨轮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 5 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会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四个全面”里第一个“全面”的表述,由之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这是一幅宏伟壮阔的建设蓝图。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全会提出到二零**年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条蹄疾步稳的发展之路。“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新”的主要目标,从 12 个方面作出了重大任务部署。完成好这些目标任务,必将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坚实基础。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