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3篇

2021-01-16  |   格式:DOC  |   分类: 综合文稿 > 其他
摘要:  重庆云阳县南溪镇南木村村支书冉晋升,是一名年轻的村官,今年还不到30岁,却已经在云阳县南溪镇南木村有了5年的村官经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此,他时常借助网络,去寻找一些能帮助农民致富的好项目。冉晋升建了一个QQ群,聚集了南木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相比于留守在家的父辈,他们往往更 ...(全文共:5860字)

  XXX云阳县南溪镇南木村村支书冉晋升,是一名年轻的村官,今年还不到30岁,却已经在云阳县南溪镇南木村有了5年的村官经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此,他时常借助网络,去寻找一些能帮助农民致富的好项目。冉晋升建了一个QQ群,聚集了南木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相比于留守在家的父辈,他们往往更见多识广,虽然分布在天南海北,只要村里有事,通过这个平台,大家都积极建言献策。冉晋升最初建群的想法很简单:“我想一家人就可以建一个群,整个村也是一个大家子,也可以建在一个群里面。”   把自己当成村里面的人,这要是放在5年前,冉晋升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当时,这位刚刚从西南大学农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意气风发,立志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一番作为,但是来到南木村后,现实却给他泼了一大盆冷水。“居然还有这么穷的地方,大多数人十几二十年没有置过一套新衣服,一周能吃一顿肉的算是条件很好的家庭。”

  冉晋升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步行了整整两个小时,才从镇里走到村会计家,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一心只想赶快离开这个穷地方。但是很快,这个念头打消了。那天晚上,冉晋升住在会计家里,第二天一早,一个星期都吃不上肉的乡亲,却给他一口气打了8个甜滋滋的荷包蛋,甜到心里了,冉晋升被这样的情谊打动了。而在村民们眼中,他这样一位来自大山外面的有学问的年轻人意味着摆脱贫困的新希望。

  肩负着村民们的期盼,冉晋升在云阳县这个最穷的村庄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整个南木村属于喀斯特地形,占地2万多亩,但可耕作的田地也就两三百亩。为了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村民们曾经种过山胡椒,摘过板栗,但都因为交通闭塞,劳动力短缺,最终以失败告终。

  根据XXX市委市政府要求,云阳县要在20**年底以前完成脱贫摘帽。按照县里的日程表,20**年完成36个村3.8万人脱贫;20**年完成80个村6万人脱贫,20**年全县摘帽,完成29个村2.7万人脱贫。而南木村的整村脱贫目标将在20**年达成。冉晋升的任期,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来自上级财政更大力度的支持。

  在前几年路修通,水电进村,通讯覆盖的基础上,又开始启动了硬化路面的工程,曾经拦在全村发展路上的交通难问题正在成为过去。这样的政策环境让冉晋升信心十足,三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让他意识到,要脱贫,也需要借助那些在外务工的年轻村民的力量。

  向国兵就是冉晋升通过QQ群联系上的。这个年轻人离家早,在外当过兵,打过工,做过生意。在QQ上和冉晋升聊得很是投机。他们一起分析了南木村的现实,决定投入山羊产业。冉晋升谈起这一思路的缘起时说:“我们林地面积就有18000亩,总的林地在全村占了87%,林地这么大,劳动力这么少,有没有一种可以能更广泛利用这个林地,而不用投入太大劳力的东西。我们想来想去,经过一些尝试,觉得养羊这个东西可以做。”

  认定了以羊为主导产业,冉晋升和村干部向上级争取了财政扶贫资金。短短一年,就在全村为有意愿养羊的村民们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羊圈,羊的数量发展到1488只。在冉晋升的邀约之下,向国兵回到家乡,和自己的发小李刚一起,打算在村里把山羊产业做起来。几个年轻人一合计建立起了合作社,计划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在市场上打出品牌,这样才能给村民们创造更大的财富。

  而在冉晋升心中,在扶贫攻坚倒计时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发展山羊合作社还只是整村脱贫蓝图的第一步。他对打赢这场“脱贫摘帽”的攻坚战充满了信心:“我们把羊养好了,把我们的经济作物,有观光价值的作物做好了,结合我们山里面这么大的森林面积,是一个天然氧吧,很多地方的风景也很好,天气也很好,我们把这些结合起来,再搞纯正的乡村旅游,转到服务业上,才能够带动整个村真正脱贫致富。”

  XXX区兴平镇龙孔村的邓光荣老大爷,自从在结对帮扶的XXX区发改局党员龚珊的帮助下种上具有药材价值的半夏便走上了致富路。半夏就是我们俗称的“麻芋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两季,以块茎入药,具有镇咳祛痰、和胃止呕等多种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材。老邓种植半夏共六亩,收成好,收入高,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半夏种植能手。为了使半夏更好地生长和土地利用最大化,老邓还在田里套种上了玉米。“为什么要种这个玉米呢?”“防暴晒,让半夏不容易晒死,保持时间长些……”

  然而,在过去,老邓的家境并不好。老伴常年疾病缠身,年逾花甲的他自身也体弱,儿女常年在外务工,收入微薄,仅靠种植稻谷艰难度日。“以前贫困的时候,政府帮助我就是给点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种了半夏后脱了贫,国家政策好,帮扶我们资金,种植面积宽了,效益高了。”

  那么,原来从事传统种植业的老邓是怎么又改种半夏的呢?这不得不提到他的精准扶贫结对结亲帮扶干部――XXX区发改局党员干部龚珊。20**年以来,龚珊结上老邓这门穷亲后,深入走访了解到,老邓虽然体弱,但对种植技术非常在行,还经常采摘野生半夏拿去销售,这些信息一下就使龚珊准确地找到帮扶老邓的办法。

  “党组织派我来对他们家进行扶贫,我就想做到真扶贫,让他家尽快脱贫致富。当时我了解到,他对半夏还是比较了解,我们就给他提供了一些资金,让他去XXX买些种子……”结对帮扶干部龚珊坦言,不仅如此,龚珊还经常为老邓送来农用物资、技术指导以及资金支持。面对半夏的销售问题,龚珊更是四处联系经销商,给予他“一条龙”的全方位服务,让老邓的半夏种植无后顾之忧。

  20**年,老邓家的半夏收成不错,产品供不应求,亩产值达6000元以上,老邓一年要种两季,6亩半夏就能增收8万元左右,让原本贫困的家境彻底变了样。同时,在老邓的影响下,周边有6户村民也种上了半夏,全村种植面积已达30多亩。

  “我们了解到邓光荣脱贫致富后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扩大规模,于是我们村上、镇上就决定借精准扶贫这股东风成立一个合作社组织……以他为典型,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把扶贫工作引向深入。”龙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于海燕表示,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

  如今,老邓家院子里种着各色鲜花,闲暇时分老邓便拿着剪刀修修枝桠,闻闻花香,享受他迟来的幸福小康生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致富了,想美化一下环境,生活有盼头了……”

  殊不知,半夏这“苦涩”的中药材,却承载起老邓“甜蜜”的小康致富梦。小小半夏看似普通,实则内涵丰富,它不但能治愈身体疾病,更能让贫困“药到病除”。党员干部结亲结对,精准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精神如“钙”,缺钙了就会得软骨病,得了病即使再多人帮扶,也难扶的起来,所以说精神贫困是当前贫困的根本原因。自脱贫攻坚以来,我县多视角、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舆论脱贫、精神脱贫、文化脱贫”三大行动,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让自主脱贫的观念种进贫困百姓心中。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