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信息发布系统完善网络预警机制

2020-12-21  |   格式:DOC  |   分类: 写作技巧 > 其他
摘要:       为深入贯彻落党中央关于“完善国家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通报处置工作机制”要求,切实履行公安机关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推进“平安网络”建设,根据公安部电视电话会议和《关于加快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 ...(全文共:5948字)

       为深入贯彻落党中央关于“完善国家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通报处置工作机制”要求,切实履行公安机关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推进“平安网络”建设,根据公安部电视电话会议和《关于加快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的通知》(公信安〔2015〕21号)精神,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商南县积极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

       一是结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建立部、省、市三级,100个重要行业部门、横纵通畅的立体化网络安全通报预警体系(3层100纵)总体部署,我县力争20**年建成立体化通报预警机制,努力落实我县公安网监系统监测预警能力。

       二是按照公安部和省市相关要求,我县成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协调小组”,由县公安局承担具体办公,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协调小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联络员。主要负责全县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以及各成员单位和主管部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汇总和反馈工作。三是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能,做好完善机制建设。

       主要工作为收集通报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开展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围绕重要信息系统、政府网站遭受攻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情况,及时快捷进行处置。及时督促各成员单位上报网络安全保障以及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情况。

  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之一,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综合体现。建立全国统一、自上而下、迅速高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加强我国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迫切需要。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预警,是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社会风险的重要前提。面对各类重大灾害的发生,人类目前尚无有效的科技手段完全加以阻止,但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得当的处置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取决于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公众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利用各类预警信息及科学的防范建议。建立一个规范、畅通、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确保社会各界及广大公众能够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信息,有利于政府及各部门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部署,有利于消除公众疑虑,提前了解掌握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及时采取自救互救行动,可以有效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

  建设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提升我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当前,国内外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应急管理工作更加注重综合防灾减灾,更加注重事前防范和应急准备,更加注重灾害的风险管理以及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些发展趋势对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日趋成熟,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尚不完善,制约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力。建立国家权威、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 各级政府及时、准确掌握有关综合信息,科学分析研判,及时有效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完成我国应急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务院高度重视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十一五”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列入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提出“依托中国气象局现有的资源,扩建相关业务系统和发布渠道,为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提供权威、畅通、有效的综合平台”。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对加快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尽快形成国家、省、地、县四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的多手段综合发布。统筹安排好建设任务,重点解决涉及信息快速发布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全局性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是完成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依托气象信息系统是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显著提高,预警发布业务流程和应急值守制度日趋完善,为全面推进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XXX、XXX、XXX、XXX、宁夏5省(区、市)已开展了地方投资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并开始投入应用。各地在推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中开展的富有特色的实践探索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依托全国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设计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从总体架构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三级发布管理平台和县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终端,实现“三级管理、四级发布”。系统由信息发布手段分系统、应用软件分系统、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分系统、信息反馈评估分系统、信息及基础支撑分系统以及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构成(图1),该系统具有接收来自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多种类应急预警信息,并在各级平台之间实现预警信息纵向交换的功能,还具有通过多种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实现面向公众信息发送广覆盖的特点,主要体现出四个功能特点。

  广覆盖的网络支撑系统。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建成地面和卫星广播相结合的、覆盖国家、省(区、市)、地(市)、县四级气象部门的通信网络系统,并具备了应急移动卫星通信能力。国家级和省级局域网络系统达到千兆,地、县级已达到百兆。气象部门与各省(区、市)政府以及国防、环境保护、水利、地震、海洋、林业、航空等部门建立了通信线路,实现了气象数据跨部门的共享应用。依托气象信息网络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快速收集和信息发布在国家、省(区、市)、地(市)、县的快速传递。

  多手段的立体发布渠道。各级气象部门以预警信息发布“快、广、全”为目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渠道相辅相成、覆盖城乡社区的立体化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目前,全国的所有省、市、县均开播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央气象台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收视率居各个电视频道之首,成为气象信息发布的重要途径。中国气象频道于20**年开播,24小时滚动播出气象信息,实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中国天气网最高日访问量超过2100万人次,成为国际排名第二专业气象网站。短信、彩信和3G等手机气象信息传播可以覆盖到全国所有的手机用户,手机短信定制用户数达到1.2亿。在农村乡镇建成了22000多个信息终端、近8万个高音预警喇叭和6万余块气象电子显示屏,成为预警信息在农村传播的重要渠道。7个沿海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可以覆盖我国东海、南海、渤海和黄海海域。依托这些多手段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络,可以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在全国范围的广覆盖。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