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2020-12-13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其他
摘要:点击查看更多: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环境保护效果持续显现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事业有序发展,污 染治理成效不 ...(全文共:8787字)

点击查看更多: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环境保护效果持续显现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保护事业有序发展,污 染治理成效不断显现;生态文明理念逐步确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

  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 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开始确立

  7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环境问题逐渐累积显现,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及时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建立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体系,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完善,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道路。

  (一)上世纪 70 年代后,环境保护理念初步形成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孕育,上世纪 70 年代正式拉开帷幕。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写入宪法,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不断

  完善

  从上世纪 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

  发展规模扩大,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愈发重视,国家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制

  度,环境保护事业步入有序发展时期。“六五”期间,环境保护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正式把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七五”期间,我国发布首个五年环境规划——

  《“七五”时期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从此环境保护成为国民经济与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五”期间,我国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九五”期间,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快速发展 时期。“十五”期间,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20**年第一部循环经济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出台,标志着我国污染治理模 式由末端治理开始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十一五”期间,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资源管理,建立了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

  (三)新世纪以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文明形态的演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宗旨责任、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视野,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战略,推动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概括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和世界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共 赢全球观,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核,是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有力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 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制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分别简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施行, 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着眼

  未来,进一步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作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状况逐步改善

  70年来,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化,国家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逐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一)环境保护投入跨越式增长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状况变化,我国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增长,特别是从“十五”时期开始,国家积极拓宽环境保护投资渠道,提高资金保障水平,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 设,有力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大幅提升。80年代初期,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每年为 25-30亿元,到 80年代末期年度投资总

  额超过 100亿元,“九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 1010亿元,

  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1 。“十五”期末,投

  资总额达到256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7 ;“十

  一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 7612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

  值的1.84 ;“十二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8806亿元,占

  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28 。

  2017 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 9539 亿元,比

  20**年增长7.2倍,年均增长14.0 。其中,城镇环境基础

  设施建设投资6086亿元,增长8.3倍,年均增长14.9 ;工

  业污染源治理投资682亿元,增长2.9倍,年均增长8.9 ;

  当年完成环境保护验收项目环境保护投资 2772 亿元,增长

  7.2倍,年均增长14.1 。

  (二)林业生态建设效果显著

  林业投资持续增加。2017 年,全国林业投资完成额为4800亿元,比20**年增长43.6 。其中,生态建设与保护

  投资2016亿元,增长25.7 ;林业支撑与保障投资614亿元,

  增长175.6 ;林业产业发展投资2008亿元,增长144.6 。植树造林工作成果丰硕。20**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

  707万公顷,比20**年增长38.5 ;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60

  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0.9 。20**年2月英国《自

  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从 20**年

  到 20**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居全球首位,其中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中国巨大的人工造林面积。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2009-20**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 2.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 ,森林蓄积151.4亿立方米。与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1976年)相比,森林面积增加 0.9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提高 8.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增加 64.8亿立方米。

  (三)自然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自然保护区迅速增加。2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达 2750

  个,比 20**年增加 152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 14717万公顷,

  比20**年增长49.9 。

  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形成。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并存,其他保护形式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20**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万公顷,湿地率5.6 。纳

  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232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43.5 。

  与 2003 年首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同口径相比,湿地面积减

  少340万公顷,减少8.8 ;受保护湿地面积增加526万公顷,

  湿地保护率提高 13.0 个百分点。

  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持续加大。20**年,全国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584万公顷,比 20**年增加 4488万公顷;新

  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0万公顷,比20**年增长6.5 。荒漠化沙化趋势逐年好转。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

  化土地监测结果,截至 20**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 261.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 ;沙化土地面积172.1万

  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 。与1999年完成的第二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相比,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6.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 2.2万平方公里。自

  20**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以来,连续三次监测结果均显示荒漠化沙化面积呈持续缩减趋势。

  三、污染防治强力推进,治理成效日益彰显

  70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意识逐步加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陆续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防治成效日益显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和明显改善。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