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医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2020-12-10  |   格式:DOC  |   分类: 中小学专区 > 其他
摘要:  济宁医学院第十三个五年(2016-20**年)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文件制定,主要阐明学校未来五年战略意图、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是“十三五”时期 ...(全文共:26393字)

  XXX医学院第十三个五年(2016-20**年)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XXX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文件制定,主要阐明学校未来五年战略意图、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我校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校干部师生共同的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全校干部师生团结一心、开拓创新、拼搏奋进,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完成了“十二五”既定的目标任务。

  (一)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办学层次稳步提升

  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学校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趋于完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度调整专业设置,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内部机构设置,设立了16个教学单位,开设33个本专科专业(专业方向)、1个一级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年学校成为“服务国家特需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20**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年首届毕业生实现“四证合一”的培养目标。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6748人,其中本科生15152人、专科生1334人、硕士研究生131人、留学生131人,继续教育各类学生17154人。

  (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XXX省高等学校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XXX省服务外包培训机构1个,XXX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XXX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主编或参编国家级、省部级规划的各类教材50余部;国家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项,省级教改立项课题50项;现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五年来,有163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86项463人次在省级以上科技文化艺术等竞赛活动中获得表彰奖励,378人次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最终通过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60%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0%以上。20**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三)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不断凝炼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团队,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现有省重点学科6个,省重点实验室9个,校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重点实验室6个。强化优势学科群建设,“神经-心理-行为-精神”学科群建设初显成效。科研平台建设实现突破,XXX省出生缺陷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成功申报XXX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XXX省中美转化医学合作研究中心”获批XXX省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建成省内唯一高校司法鉴定中心,并顺利通过“司法鉴定省级资质认定”评审。

  五年来,学校共获各级课题79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4项,省部级课题115项,厅局级课题686项,累计获得资助金额4149.45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646篇,其中SCI、EI收录288篇,刊物影响因子最高为11.42分。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国家规划教材等19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13项。获得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项、国家卫计委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建设和期刊管理成绩斐然,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荣誉称号。《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 先后被国家卫计委、中华医学会评为优秀期刊,《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成功创刊,《XXX医学院学报》办刊质量、影响因子逐年攀升。

  (四)人才强校战略稳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初显成效

  按照“引培并举”的原则,通过实施“百名博士”引进和培养计划等举措,逐步建立了科学的选人、用人和人才快速成长机制,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16人,其中正高职称70人、副高职称14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5.39%;专任教师中博士101人,占16.39%,硕士322人,占52.27%。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泰山学者”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XXX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XXX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XXX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百工程”2人、XXX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XXX市创新团队”1个。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显著加强,附属医院改革发展成效明显

  五年来,学校新增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实践教学基地150余个。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资产总额23.09亿元,编制床位2900张,在职职工4184人。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建成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24个。20**年,顺利通过“JCI认证”,先后荣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六)对外合作交流成效明显,开放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近5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海内外优秀校友来校讲学,举办了院士论坛、名家论坛、博士论坛、杰出校友论坛、泰山学术论坛和第五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等系列学术活动及重大国际学术会议。已与美国孟菲斯大学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XXX慈济大学医学院、美国惠普公司等10多所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科研企业单位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协同创新,建立了良好长期合作关系。留学生教育日趋完善,办学层次稳步提升,已涵盖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面。

  (七)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学校“三区一园”(太白湖校区、XXX校区、任城校区、“高教园”)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现占地总面积1244226.22平方米,建筑面积674144.5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8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9亿元。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建成生命科学馆、医学技能中心和校史馆等一批校园人文景观景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加快,成为XXX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信息图书文献资源配置逐年提高,馆藏纸质图书93.41万册,数字资源量149610GB,电子图书4561.20GB,计算机3959台,网络多媒体教室128个,网络信息点数9800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为1000GB。

  (八)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办学活力不断增强

  积极探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管理权力逐步下放,管理重心不断下移。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了以绩效为导向的人事考核和岗位聘任办法,顺利完成首轮岗位设置聘用工作;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业绩评价体系改革,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注重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强化预算管理与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作用有效发挥,办学经费保障有力,财务经济运行健康有序。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强化流程为重点,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资产管理等工作成效明显。

  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以党务、校务公开为重点,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学校建设中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保持了和谐奋进良好局面。

  (九)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收效良好。高度重视校、院(系、部)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设置党总支21个,直属党支部2个和附属医院党委。认真贯彻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干部培训,切实做好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根据学校实际,适时调整了处级和科级干部。现有科级干部167人、处级干部118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组织实施“德医双馨”教育工程,积极打造“大爱讲堂”等校园文化品牌。取得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获得XXX省高校“十佳新闻”、XXX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各1项,作为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会员单位,先后获得最具网民口碑本科院校、XXX高校最具影响力官方微博、XXX高校最具人气官方微博等荣誉称号,官方微信综合排名位于华东地区前列。

  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绿化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部分师生在教育教学、科技文化艺术等竞赛、评比活动中先后获得了第六届国家教学名师奖、国家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二等奖、全国大中专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10余项省级以上重要奖项。

  经过五年的努力,学校建设和发展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授权单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工作、人才队伍及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学校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与省内外同类院校之间面临的差距,未来发展仍然重任在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科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学科体系初步形成,但学科结构仍不够合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仍未获得突破。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教风、学风、考风仍需进一步提升;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专业不够凸显,仍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凝练。

  三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军式人物、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学术团队偏少,部分学科人才梯队尚未形成。高层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机制,仍需完善。

  四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院(系、部)科研发展不平衡,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高水平重大研究项目和成果偏少。

  五是学校尚未获得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授权,申报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任务十分艰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类别单一,与建设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六是基础保障条件还不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需要,太白湖校区作为主校区,基本设施功能仍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各类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七是办学经费不足,制约学校发展。尽管“十二五”期间,办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但“三区一园”的办学成本相对较高,今后学校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和校园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以及太白湖校区二期工程建设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多方筹措资金仍是学校加快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

  八是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于完善,有利于调动二级单位积极性、主动性和权责利相统一的机制有待完善;如何淡化教职员工“官本位”意识,着力提升“强教学、重科研”思想的有效举措仍需进一步强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仍需加快,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办学绩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制约学校发展的机制体制性障碍需要进一步破除。

  二、“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对于我校来讲,是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实施转型发展,进一步打造特色优势、强化重点建设、增强综合实力、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更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的关键阶段。

  (一)发展机遇

  1.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新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国家教育部要求,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 ”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对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这是我们党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及我校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2.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营造新环境。国家以“四个全面”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确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布局,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推出“三个重大”(一批重大项目、工程、政策)。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将不断激发高校的发展活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年)》提出,到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加大对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建设和投入。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环境,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技术研究的方面军、产业化方面的生力军、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抢抓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必将大有所为。

  3.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注入新活力。当前,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国家教育部、卫计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医教协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改革,大力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深入调整医学教育结构,更好适应卫生行业需求等方面要求,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推进,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医学教育认证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呼唤医学人文回归的日趋强烈等形势,使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育管理体制变革、医学教育学制变化、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诸多新的发展机遇,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将充满新活力。

  4.我省经济文化强省战略为学校改革发展增添新动力。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我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建设。这一战略是推动XXX板块隆起,争创新一轮经济发展优势,提高XXX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随着我省这一战略深入推进实施,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智力、科技等全方位、多层次支撑,这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校作为全省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重要基地,也将会面临全新发展机遇和良好发展环境,我省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必将为我校改革发展增添新动力。

  (二)面临挑战

  1.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新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这些都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特色发展、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旋律,这也将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面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常态,立足自身实际,尽快实现转型发展、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发展动力,我们的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调整、创新意识增强、办学思路扩宽、机制体制完善等方面都将面临新挑战。

  2.把握教育综合改革形势与任务面临新挑战。党和国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强音和关键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明确配套政策,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在教育综合改革与学校自身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作出新的安排部署,深刻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规律,我们也要通过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破除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体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时期学校将面临新挑战。

  3.应对办学环境和条件面临新挑战。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学校建设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下,高等教育投入必然也面临着阶段性的增速放缓,学校建设的资源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学科决定学校发展方向。随着国家和XXX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无论是办特色、创一流,还是内涵提升、开放办学,其先决条件都是学校要有符合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应对高考制度改革、高校分专业招生制度改革、政府管办分离改革、社会参与学校评价变革,高校如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将优势做得更强、将特色做得更优、将品牌做得更大,都需要系统思考,超前规划,更加注重基础性工作。我校作为省属本科高等医学院校,自身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实力相对较弱,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学校 “三区一园”办学成本相对较高,经费不足、资源有限,成为制约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引进人才、搭建平台、组建团队、争取项目,发挥新的优势、突出特色重点,获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和优势,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

  今后五年将成为学校建设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五年。 “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已为学校今后五年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和国家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我校将面临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多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的新形势。全校上下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开拓奋进,努力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为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思想原则和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基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内涵建设与发展,努力将我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

  (二)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建设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

  ——办学格局定位:立足XXX与XXX两地办学,坚持“三区一园”协调发展,实施“一体两翼、强龙头”的发展战略。

  ——层次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突破,以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坚持以医学学科与生物医药信息学科并重,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区域、面向XXX、部分优势学科专业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三)发展目标

  强化一流意识,按照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院系、一流校园“四位一体”的总体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基础条件完备、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明显、社会服务一流、人才质量优秀、平安和谐文明、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

  ——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重点建设生态环境优雅、景点布局和谐、人文气息浓厚、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环境。“十三五”末,争取太白湖校区校园绿地率达到60%,XXX校区校园绿地率达到60%,任城校区校园绿地率达到50%。在三个校区建成一批具有济医特色的修读点和文化基础设施。太白湖校区等三个校区业务用房达到40余万平方米,比“十二五”末增加15万平方米左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学生文化活动、图书信息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先进。

  ——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明显:至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框架基本形成、条件初步具备,至少2个学科建成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优势学科;至少3个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将精神医学、法医学专业建成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流专业;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建成省内领先优势专业;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药物制剂、应用心理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等建成省内一流专业;将中西医临床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建设成校级特色专业。

  ——院系功能健全、社会服务一流:教学院系组织健全、干部人事、分配、教研等自主权进一步扩大,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能力基本形成。组建附院集团,建成直属或相对直属附属医院3-5个,完成8个左右“院中院”和10个左右“专病防治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医疗中心,医院综合实力稳居省内前5名;另有3-5个社会服务机构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人才培养优秀、平安文明和谐: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超过100%专业不少于10个;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60%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济医特色大学文化基本形成,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校园更加平安文明和谐。

  ——特色鲜明、国内知名:一批国内、省内知名的专业特色全面形成;教育教学实践化、科学研究应用化、社会服务研究化、大学文化有形化的办学特色全面形成;“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人才培养特色全面形成。学校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前列。

  四、“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基本思路

  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强优势、调结构、补短板、创新发展,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学校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强优势,就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优势学科、专业特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果,不断取得新成效。

  调结构,就是要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办学层次结构、基本功能结构,逐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办学层次较高、学科实力雄厚、基本功能完善的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初步框架。

  补短板,就是着力解决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学科基础薄弱、科研实力不强的问题;着力解决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类别单一,层次较低的问题;着力解决高层次领军式人物、优秀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匮乏的问题;着力解决教学院系部不够强、空间布局不合理、基本功能不完善、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创新发展,就是强化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以改革精神、创新思路,全面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提升办学层次,就是夯实学科专业发展基础,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类别(学科授权点),获批硕士科学学位授权,获批精神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提升办学水平,就是力争位于XXX省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前列,跻身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综合排名前50名,实现学校转型发展和争先进位的新突破。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是2-3个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10-12个优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就是突出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特点,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机构,附院集团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医疗机构前5名行列。

  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水平,就是坚持以文化铸造大学灵魂,形成富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体现鲜明时代特征、集聚医学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主要任务

  1.稳定办学规模,统筹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7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规模控制在16000人左右。研究生规模保持在800人左右。积极寻求研究生教育新突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类别增加3个以上,取得医学等相关专业硕士科学学位授予权,争取获得精神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稳步扩大留学生招生计划,留学生规模达到300人左右;转变继续教育发展方式,重点加强各级各类在职教育培训,年招生人数保持在500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控制在15000人左右。

  2.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新增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20门、校级数字课程150门、校级教学改革示范课程100门,新增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3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10个。力争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2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4个。主编或参编国家、省级规划教材和高水平自编教材100-150部、出版数字化教材10-20部。评选校级教学研究课题500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0-100项,获得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改革课题25-30项,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突破。

  3.优化专业结构,强化特色建设。按照“凝练—强化—凸显”的思路,加大专业重点扶持力度,重点建设和扶持精神医学、法医学专业,力争培育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按照“巩固—发展—提高”的思路,实施系列强化措施,全力提升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传统优势专业建设水平,争取新增省级专业发展支持计划3-5个,校级专业发展支持计划5-10个,校级特色专业10-15个。按照“整合—调整—优化”的思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办学实际,积极做好新办专业的论证和申报工作,争取增设医学及医学相关类专业6-8个,新增临床医学相关专业方向6-8个,到20**年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总数控制在30个左右。

  4.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科实力。十三五末,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5-10个,建设博士后流动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将XXX省出生缺陷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生命医学联合实验室、医学检验所、国家基因库-XXX临床样本分库、精准医学研究院及现有3个泰山学者实验室等建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国内知名创新型应用示范中心。

  5.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十三五”期间,年度科研纵向经费增幅20%以上,培育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1-2个,建成省部级协同创新团队1-2个。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200项左右,发表“SCI”论文500篇。实现省部级科技一等奖零的突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项左右。举办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会议、论坛及各类讲座100余场次。

  6.强化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末,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000人左右。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5%以上,引进和培养优秀博士研究生300名,博士学位教师占40%以上。重点培养50名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教学名师3-5名,校级教学名师10-15名,校级中青年教学名师6-10名。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3-5个,校级教学团队10-15个。新增“泰山学者” 1-2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拔尖人才 1-2名、XXX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5名。

  7.组建附属医院集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全面建成太白湖院区。以附属医院本部为核心,紧密联系兖州院区、太白湖院区等,建成紧密型的济医附院集团。编制床位控制在6000张左右,业务用房50万平方米。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学(专)科3-5个,增加省重点学(专)科8-10个,力争10个学科进入省内排名前5,3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10名,医院综合实力稳居省内前5名,外埠患者比重超过30%。完成8个左右“院中院”和10个左右“专病防治研究中心”的建设。建立5-8个专科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培养10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30名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引进200名博士或高端临床科研人员。

  8.提高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建设独具特色大学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凝练济医精神,切实将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体现学校办学思路、发展定位、精神文明理念的思想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统一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固定校徽、校旗、门牌、指示牌等文化标志。深入实施“双馨”教育工程,大爱讲堂、爱心教育系列丛书编辑、孔子学堂、青年论坛,做到常态化、效果好。培养XXX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2名,推荐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20名,力争获得省级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2项。在“三区一园”同时打造由雕塑、壁画等组成的济医主题文化长廊,丰富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专用场所文化、院系文化、班级文化等校园文化。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