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20**年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本3篇

2020-12-03  |   格式:DOC  |   分类: 工作公文 > 其他
摘要:  脱贫攻坚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异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硬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后续发展是异地扶贫搬迁决战决胜的关键所在,是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脱贫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事关贫困群众的民生的大事。为了解子长市异地扶贫搬迁 ...(全文共:8465字)

  脱贫攻坚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异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场硬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后续发展是异地扶贫搬迁决战决胜的关键所在,是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脱贫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事关贫困群众的民生的大事。为了解子长市异地扶贫搬迁现状,子长调查队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调研,本次调研选取了子长市杨家原则安置点和袁家沟安置点各5户安置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市移民办工作人员以及安置点管理人员展开了访谈。着重了解安置点的软硬件配置以及安置户的入住满意度等。

  一、基础情况

  子长市“十三五”规划共计划易地扶贫搬迁2930户9247人,共建设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其中安定集中安置点489户1558人,刘家沟集中安置点401户1655人,清水园家安置点80户371人,祥和嘉园集中安置点21户124人,杨家园则集中安置点428户1723人,毓秀华苑集中安置点25户174人,芽坪集中安置点952户2604人。

  据调研,子长市杨家园则安置点与袁家沟安置点的基础设施于20**年11月底已全部建成并配套到位,按国家标准已全部分房交钥匙到户,分房交钥匙率100%。按照“新三率一度”要求,实际入住率100%,杨家园则安置点有480户,1723人;袁家沟安置点有312户816人;共腾退旧宅基地792户2539人,腾退率100%;落实社区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户792,社会融入率100%。

  二、取得的成效

  (一)改善居住环境

  结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通过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群众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调查中,安置居民对于住房条件、小区环境和基础设施较满意的达七成以上,认为与之前相比小孩上学方便和就医方便的占90%;认为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的占80%;认为安全感、获得干、归属感强的占70%。同时,搬迁户远离了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的威胁,规避了自然灾害风险。搬迁至集中安置点,实现了通水、通电和宅区道路硬化,“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拓宽致富渠道

  市委、市政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原则,结合搬迁群众自身特点。一是结合乡村旅游,在知名景区周边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点,集中组织深石山区群众搬迁安置,既实现了深山区贫困群众生存环境的改善,又解决了景区困难群众就业难的问题。二是推荐安置居民进企业,设置公益性岗位等解决安置居民的就业民生问题。据调研,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使得安置居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改变,搬迁前,有50%安置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为农作物种植,搬迁后不再种植;有10%安置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的为养殖业,搬迁后不再养殖,有10%安置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为外地务工,搬迁后为20%;有20%安置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为外出务工,搬迁后为60%,有10%安置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为政府救济,搬迁后为20%。

  (三)促进城镇发展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使一部分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一方面提升了当地城镇人气,人口不断向中心区聚集,进一步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不同行业呈现多元化,部分贫困群众从传统的农耕生产中脱离出来,从事其他方面工作,同时反哺农业,促进农产品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设施有空挡

  据调研,杨家原则安置区环卫管理不到位,垃圾桶不能按时清理,环境卫生堪忧,给小区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利,小区的背街区处存在脏乱差现象;与此同时,由于自来水水压不够,高层住户用水难以保障。

  (二)自身发展动力弱

  一是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部分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脱贫意识不强,过度依赖党委政府扶持,只想着等政府发放补贴度日,以身为贫困户为荣,对于统一安排的工作不是嫌累就是嫌工资低,更不愿意自主从业。

  二是缺少专业技能,绝大部分安置居民文聘不高且没有职业技术证书,在就业的过程中缺少亮点,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的工作,这类型的工作工资水平较低。

  (三)就业状况不理想

  一是配套产业较少,全市除安定镇安置小区有乡村旅游配套产业外,其余安置点均没有专门为安置小区建设配套产业,均为依托原有企业资源,推荐上岗,或设置公益性岗位,就觉就业。二是就业岗位单一,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安置居民就业于公益性岗位,工资较低,勉强维持生活,也没有发展前景,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干,一时间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三是存在就业空挡,受政策限制,60周岁以上的安置居民既不能推荐企业就业,也不能安排公益性岗位,但是60-70周岁之间还存在一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目前这部分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为农村养老保险和政府救济,生活水平较低。

  (四)小区管理难度大

  一是卫生习惯难改变,安置小区内存在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一些居民屡教不改,甚至与管理人员发生冲突,小区环境卫生的维护存在困难。

  二是基础设施难维护,安置小区内存在恶意破坏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将设施挪为他用的情况,有部分居民在社区绿化带种植蔬菜,占用健身器材晒被子,在车库中养家禽等。

  三是物业管理难收费,安置居民对政府补贴依赖严重,认为居住在安置小区内则不需再交任何费用,经常拖欠小区物业管理费。

  四、意见和建议

  (一)开展设施维护

  政府应进一步排查安置小区的软硬件设施,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外,还要查看管理是否到位,是否有专人负责定期维护等,畅通居民反馈渠道,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为安置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二)加强思想引导

  一是对安置小区居民加强致富思想引领,激发群众脱贫意识,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入户宣讲、知识竞赛、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消除被动的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主动性。二是加强对贫困老人成年子女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主动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三是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考取文聘和职业技术证书,让安置户有技傍身,不断提高自我,加强自身就业竞争力。

  (三)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政府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社区,着力解决安置居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二是盘活农户丢荒、闲置或要转让使用权的土地,让易地扶贫搬迁户生产;三要在搬迁安置点周边,发展特色产业,比如发展特色种养业,发展特色美食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力“有事做”。四是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引导和扶持搬迁群众从事种养业、加工业、劳务输出、乡村旅游、大化特色食材加工和商贸运输等。对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搬迁群众的产业化项目,在专项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四)发挥社区作用

  一是定期开展居民集会活动。倾听安置居民的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所思、所虑、所盼、所需的角度处理问题。定期开展居民集会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会议为主要形式,信访、网络和电话等为辅,开辟多种途径,加强对社区的了解并实时跟进。二是定期组织社区学习活动。拆迁安置居民对于社区生活存在一定排斥性,定期组织社区学习,如开展如何正确使用基础设施、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理论等课程可以帮助此群体正确使用基础设施,提高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指导居民合理使用基础设施,提高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且加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引导拆迁安置居民加快融入社区生活中。

  【摘 要】 文章介绍了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现状,分析了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建议: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培育新兴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升工作能力。

  【关键词】 阿里;易地扶贫搬迁;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阿里地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寒海拔偏远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条件复杂,灾害频发,耕地、水源等资源矛盾突出,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就地脱贫成本高。在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坚持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的地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与发展问题。

  一、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现状

  1、阿里地区概况

  阿里地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处XXX西部,东与XXX、东南与XXX相连,北与XXX毗邻,西及西南与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全地区幅员面积3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4,是全国行政区划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狮泉河镇海拔4297米,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少数民族多,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受历史、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特殊的地质结构,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雪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返贫率高,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地方,不适宜人类居住。按照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整体规划,“十三五”时期,阿里地区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225户8175人,20**年根据札达、噶尔2县易地扶贫搬迁、边境小康村建设实际,将边境一线136户389人易地搬迁边民(其中,20**年康乐新居二期4户8人和20**年札达县分散搬迁132户381人)纳入边境小康村建设规划,并从全地区2225户8175人的易地搬迁计划规模中调出,调减后“十三五”时期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实际建设规模调整为2089户7786人。

  2、康乐新居安置点情况

  “康乐新居”寓意“全面建成小康、群众安居乐业”,是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样板工程、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该安置区位于噶尔县狮泉河镇文化路东南沿线,以文化路与东环路交通干道交叉点为中心,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把整个安置区划分为四个小区,分别以阿里地区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和孔雀河命名,房屋建筑风格富有阿里地域民族特色。“康乐新居”计划分三期建设实施,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计划修建994套搬迁安置房,共安置4006人(其中一期修建500套安置2061人、二期修建200套安置863人、三期修建294套安置1082人),绿化面积11000m2,占一、二期规划用地面积的25%,种植树种包括樟子松、新疆杨树、小叶XXX杨树、班公柳树等。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