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中国古代崇尚劳动的家风

2020-11-04  |   格式:DOC  |   分类: 工作公文 > 心得体会
摘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国家,闪耀着人们以勤劳和智慧所创造出的灿烂文明。中华美德,也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渐散出光芒,于是中国便有了“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而当一个文化之都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时,中华美德的光芒却因受到外来文化和不良思想的冲击,被人们忘却。作为中 ...(全文共:5311字)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国家,闪耀着人们以勤劳和智慧所创造出的灿烂文明。中华美德,也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渐散出光芒,于是中国便有了“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而当一个文化之都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时,中华美德的光芒却因受到外来文化和不良思想的冲击,被人们忘却。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与使命。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教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中华美德:从孔融让梨到一字千金,无疑都是在告诉我们爱国、明志、孝敬、知耻与诚信。其中,我认为诚信最为广泛。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认为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既是为人之道,又是做人之本,也是当代人民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

  关于诚信,有这样一则历史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后来,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道:“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你别当真。”可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便把猪杀了。事后,他告诉妻子:“许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诚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应该诚实守信、说话算活。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今社会,有许多不守信用的人,他们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质中诚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论你学历多高,不论你权力多大,不论你钱财多少,真诚与朴实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席勒说过:即使你衣衫褴褛,也不要忘记穿上诚信的衣裳。因为生命是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惟有诚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同样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有一个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次,人烟稀少的西双版纳来了一批日本游客,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的一位少年代买啤酒,于是这位少年跑了三个多小时。第二天,那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到四瓶啤酒,然后他又翻过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六瓶,返回时摔坏了三瓶。他哭着拿着玻璃处,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这件事感动了许多的外国人,从此,这里就有了很多游客。

  看着这一个个诚信的例子,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青少年做人的根本。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像那位少年一样诚实为人,诚信做事。  所以,让我们向着传承中华美德这个目标,一起努力吧!让我们从诚信做起,昂首阔步向着文明而和谐的社会前进!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中国古代优良家风中,也有许多家庭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当劳动是快乐时,生活是美好的。古代先贤为此留下诸多至理名言,如“惟德之勤劳”“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勤劳乃逸乐之基也”等。辛勤劳动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历久弥新,同时也成为历代家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代代新人在崇尚劳动的家庭教育中,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精神,端正劳动观念,熟悉劳动技能,绘就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

  一

  劳动是创造物质文明的动力,也是促进精神文明的源泉。世界有如一件辛勤劳动得来的艺术品,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依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古今中外,任何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文学家的精神成果,也都是经过长期辛勤劳动才取得的。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一生坦荡真挚,亲近劳动大众,凭借源于劳动创造的语言和文字,创作出中国古代戏剧经典之作《紫钗记》《南柯记》《XXX记》《还魂记》,世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曾在XXX遂昌任知县五年,除虎患、制豪强、重教化、课农桑,勤政恤民,口碑载道。每年春耕时节,他与农民一起劳作,并兴奋地在《班春》诗中写道:“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汤显祖不仅注重“班春劝农”,鼓励百姓投入农业生产,而且把教子务农、耕读传家看成是修身齐家的重要内容。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七月,汤显祖的长子士蘧在XXX去世,他派二儿子大耆赴XXX料理丧事,并入太学。可是,大耆去后半年多不见归来,汤显祖便作诗寄怀《望耆儿》:“雨过杏花寒食节,秣陵春色也依然。闲游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诗中教导儿子,年轻人不可闲游、虚度时光,应该及早返回故乡“学种田”,重视农桑,参加劳动,这样才是正道,才能有助于自己的成长。汤显祖两首诗中的“学种田”,把劳动视为人生的“治生之本”“治生之道”,提倡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磨炼意志,感受快乐,体现了一位睿智长者对劳动价值的认可与崇尚,对立德成人的重视与践行。

  “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继日。”古代先贤认为,辛勤劳动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有了劳动成果的滋润,任何事物都会因此而变得伟大,而劳动者也会变成最幸福的人。清代名臣林则徐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明,在家庭教育中循循善诱,悉心传承劳动崇高、务农光荣的理念,教导儿孙将勤劳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存在方式。他曾专门给儿子聪彝写信,勉励他学习稼穑,信中表示:我固然不指望你成名,但希望你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厚道老實的子弟,你若能舍得弃文学农,父亲很是高兴。林则徐又告诉儿子:我在XXX时,就嘱咐你母亲在XXX北郊的空地上建了一处房舍,并收购了一点周围适合种粮的田地,自己耕种,就是为你和拱儿学种田预先准备的,你现在已经是秀才了,若能就此抛弃诗文,住到XXX北郊的房舍中,跟随工友学习耕作,清晨就起床,劳作终日而不知疲倦,这就是农家好子弟。一封家书,几多父爱,林则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对劳动的价值观娓娓道来。“爱子,教之以义方”,其望子成“农”的用心何其良苦。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