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三篇

2020-10-13  |   格式:DOC  |   分类: 讲话致辞 > 演讲文稿
摘要: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__章第__节,题目是________.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教材、教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展示一下我的说课设计。  首先说教材。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的 ...(全文共:8131字)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__章第__节,题目是________.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教材、教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展示一下我的说课设计。

  首先说教材。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在整个自然(人文)地理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且贯穿本节很重要的一条线索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来指导生产生活。

  其次说说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 有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知识原理性比较强。

  2、教材安排上增加地图,减少文字叙述,主要是问了增强直观性,以减轻难度。这符合"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地理就是在地图上说理"的地理学科特色。

  3、 教材内容有较强的比较性且知识前后联系密切,可采用比较法教学。

  4、 学生在以前的知识中有相关知识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关认知。因此,教材内容对学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5、 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教材选材的实用性原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如下三位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

  分析:

  理解: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对本节课所学的的地图及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再把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进行交流或当众表达。培养学生观察、读图析图能力、归纳能力;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竞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地理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并逐渐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及科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通过对本课中原理性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每节课教师都在这些方面对学生有积极期望,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学生会逐渐具备这些能力,并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目标的确定及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

  重点是:

  确立依据:1.这部分知识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特别密切。

  2.涉及到知识较多而且比较难以综合。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本节课问题时相对较弱。

  难点是:

  依据:1.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理解。

  2.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

  以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再说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

  "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问题导学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按照问题去读图读书,先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3.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对这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其制成富有动感的色彩鲜艳的画面。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地图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线索,有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二。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 "教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课堂上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地理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本节课的学法指导如下:

  1.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及图表。培养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学会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产生活。

  2.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包括图表、投影、视频等电化教学。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中所设计的教学法指导及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法呢?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分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七个环节。

  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及建构主义中提到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都或多或少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些知识积累或生活认知"的理论,因此,我设计课前复习环节。提问的方法,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助于课堂教学程序的随机调整。

  二。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地理图片。创造学习氛围,设置悬念,引入新客。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这样导入,可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讲授新课。

  环节一:1、问题导学。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把重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学生先自己完成问题。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对重点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逐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2、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刚才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渐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学生在每节课上课的前25分钟的时间,注意力最稳定。因此就在这段时间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在学生的自学及教师的点拨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逐渐到位。

  环节二:1、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难点。

  2、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可以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突破,不会的学生逐渐学会,已经学会的学生在向其余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提升了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四。巩固复习

  在对重难点都学习完之后,教师提供两个比较简单的巩固习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主动探索学习,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让学生品尝到学会的滋味。

  五。课堂小结

  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六。作业布置

  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体现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延伸巩固。选做题选择开放性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可以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基本上我在黑板上的主板书就是现在展示的这些。其余详细知识点在多媒体幻灯片上还有展示。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进行了说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地理图表作为本节课的主线。课程设计符合新课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特点,也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一)开场白(略)

  (二)教材简介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中的资料。本单元是自然地理知识最为集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单元;而本节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土壤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后而编排的,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资料。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思考,教材有选取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资料。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三)理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进行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潜力目标:1、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潜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潜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潜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点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质灾害知识点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为教学的重点.透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

  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教材以动态和联系的观点分析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视频和图片,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潜力的过程,从而全面到达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