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篇

2020-09-15  |   格式:DOC  |   分类: 工作公文 > 工作总结
摘要:  自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各地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贫困群众得到真正实惠。对于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脱贫,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直接阻碍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1)职责定位不明。根据精准扶贫 ...(全文共:13625字)

  自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各地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贫困群众得到真正实惠。对于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脱贫,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直接阻碍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1)职责定位不明。根据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定位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据了解,部分地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根本没有将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区分和界定出来。由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考核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管理,部分本应由乡干部和村干部完成的事务性工作,也一并交给其一肩担,导致真正沉入农村、投入精准扶贫中的精力被大量分散弱化。

  (2)能力素质不高。对第一书记派驻条件虽有明文规定,各个具体派出单位对选派第一书记重视程度不够,在学历、年龄、性别、基层工作经验能力等方面要求把关不严。部分第一书记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差、不熟悉农村工作,致使群众工作开展困难。驻村工作发挥不明显。

  (3)人员到位不齐。按照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组建要求,每个贫困村均配置了由对口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农技员、第一书记构成的驻村工作队。然而,对于部分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和驻村农技员真正到对口贫困村主动衔接工作时间少之有少,形同虚设;其次多数下派的第一书记工作方法单一,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加上少部分贫困户主观脱贫意愿不强,非贫困户的心理失衡、村两委关系不和等问题,更是加重了第一书记唱独角戏跑全场、疲于应付问题现象时有发生。

  (4)保障激励不足。按有关文件要求,虽然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按照差旅费伙食补助费标准给予适当生活补助,但由于贫困村地理位置不同,工作条件差异较大。有的贫困村地处偏远,工作区域较大,工作条件艰苦,所以工作开支相应增多,而采用统一的经费保障标准,使部分第一书记经费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综合所述,为有效解决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存在问题并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是精准选派,派好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认真统筹各个层级、各个方面人才资源,严把第一书记选派关,原则上选派具有一定基层工作能力、热心农村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较强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明确工作标准,建全“能进能出”机制,对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群众不欢迎、工作无动力的驻村第一书记及时召回。

  二是强化责任,明确第一书记的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驻村第一书记主要职责,对于村两委和乡镇不能将与精准扶贫无关的其他日常事务强加于第一书记,对派出帮扶单位工作严格实行全脱产,明确摆正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绝对位置,让第一书记在不同帮扶主体中起好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工作考核应多注重在工作实绩方面,减少各种重复性表格填报和资料收集,统筹精简开会时间,真正让第一书记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

  三是加强宣传,做好第一书记能力培训。采取集中与分类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第一书记的培训力度,重点就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扶贫支农政策、先进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集中综合培训;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或新进的第一书记分类开展提升基层工作与联系群众工作的能力培训,对缺乏集体经济发展意识、基层党建管理经验的第一书记进行分级分类培训。村支两委可借助第一书记在资金、项目、管理及技能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提供有效场地或平台,加强对贫困群众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是压实责任,加强驻村工作队人员监管。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检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对驻村工作队的考核应避免简单化、形式化,更加注重从驻村时间、集体经济发展、群众评价、第一书记评价、扶贫实效等方面进行。坚决防止第一书记唱“独角戏”、驻村工作队“搞回避”现象发生,切实发挥驻村工作生力军作用。

  五是强化保障,健全第一书记激励保障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第一书记选拔任用、表彰激励工作机制,将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在同等条件下,对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在晋职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其次是加大第一书记经费保障力度。对确因扶贫工作需要但政策中又没有包括而产生的额外支出经费应给予合理考虑,提高第一书记积极性。再次是要常态性开展组织关怀,通过定期培训、交心谈心、树立典型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第一书记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问题,切实增强第一书记组织归属感、获得感。

  驻村“第一书记”政策对脱贫攻坚、固本强基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调研发现,驻村“第一书记”政策的实施效果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驻村“第一书记”政策内容“碎片化”和系统性不强、政策环境和政策资源亟待改善、政策执行有待加强、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需要不断提升、农民对驻村“第一书记”政策的期望需求与现实满足错位等。应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创新驻村“第一书记”政策思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优化驻村“第一书记”政策设计,以创造性工作为抓手完善驻村“第一书记”政策作用空间,以多资源协同为保障强化驻村“第一书记”政策有效执行,促进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驻村“第一书记”(以下简称“第一书记”)政策是新时代我党的重要创新之举。20**年5月,国家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意味着我们党将助推贫困村发展的“领头雁”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组织保证和保障,意义重大。深刻分析“第一书记”政策实践,不仅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书记”政策的客观要求,也为优化改进“第一书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坚持和完善“第一书记”政策的重大意义

  推行和完善“第一书记”政策,对脱贫攻坚、固本强基以及干部队伍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是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20**年如期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是一场大战、硬仗,必须坚决打赢。选派“第一书记”助力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考场,也是检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战场。选派“第一书记”,一方面发挥他们在知识、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引导派出单位在项目、资金、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这既是我们党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夠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根本体现。

  2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领导力组织力的需要。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能力跟不上、骨干培养跟不上的问题日渐明显,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不健全。据统计,截至20**年4月底,全国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7688个,占村党组织总数的96%,特别是8776%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是贫困村。还有农村大量精英人才和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精英、能人严重缺乏,基层党组织基本上是老弱病残者。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治理力供给不足,带来的后果就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和社会治理艰难,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难处也正是在此。选派“第一书记”,旨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在农村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不断提升农村领导效能和治理效能,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最直接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3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的“第一书记”,大都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年轻干部,一般较少基层一线历练,对群众疾苦和农村落后缺乏切身体会,也缺少应对复杂局面和重大风险的经验。通过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奋战脱贫攻坚一线,深入群众,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另一方面,在农村摸爬滚打、真金火炼,在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练就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

  二、“第一书记”政策实施的现状——以广西为例

  为了进一步了解“第一书记”政策实施的情况,笔者调查、走访了广西11个乡镇、16个贫困村和103户农户,调研内容包括“第一书记”政策知晓度、“第一书记”政策满意度、“第一书记”到岗履职、“第一书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书记”推进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第一书记”推进基层党建、“第一书记”推进乡村治理、“第一书记”主动服务、“第一书记”资金和项目保障9类32项。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2份,有效率为968%。

  1“第一书记”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高。

  广西自20**年实施“第一书记”政策以来,于20**年、20**年、20**年、20**年、20**年,从自治区、市、县三级机关、直属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四批次共约1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从质量上看,选派的“第一书记”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有较大提升,选人培养质量工程体系逐渐成熟。如20**年10月增派“第一书记”队伍的学历层次稳定合理,区直、中直驻桂单位共新选派699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40人,占916%;研究生以上学历253人,占362%,包括12名博士、37名选调生。

  在知晓率方面,调查结果表明贫困村群众对“第一书记”政策的知晓程度高,88%的农民对“第一书记”政策实施表示“很熟悉”(见图1)。

  在满意度方面,大多数乡镇党委政府和贫困村干部、贫困村农户对“第一书记”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对“到岗履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脱贫致富”方面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高(见下表)。

  2“第一书记”到岗履职情况良好。

  调研结果显示,乡镇党委政府、村委、农户对“第一书记”到岗出勤情况是非常满意的(见上表),认为大多数“第一书记”到贫困村工作转变角色快,能迅速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吃住在村,保证驻村工作时间,有序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多数“第一书记”勤跑家入户,所到之处能与群众交流谈心拉家常,拉近干群距离,贴近干群感情,做群众的知心人。深入走访、调研、座谈,做到知村情、知民情、知需求,对困难群众给予积极帮助,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勤跑田间地头,实地掌握村级的土地、水文、作物生长状况,了解村民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指导和培训。勤跑资金和项目资源,寻求派出单位和政府、社会支持。

  3“第一书记”领导作用有效发挥。

  根据调研,乡镇党委政府、村委、农户对“第一书记”发挥领导作用是肯定的(见图2),认为“第一书记”到村,是给农村增添能力动力活力,在精准扶贫、建强基层组织和服务群众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带头作用。带领村干部、精准识别工作人员等,每天早出晚归深入自然村(屯)农户开展全面识贫调查,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办法,对贫困村农民进行全面细致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逐户打分计量贫困程度;根据打分结果,将分数统一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经审核后形成精准识别贫困户一分一档统计表,根据分数线按“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程序确定贫困户名单,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力求动态精准。

  二是积极发挥建强基层组织的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营造党组织畅所欲言的民主决策氛围;坚持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着力提高村两委班子建设;严肃党组织生活,完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建设村级支部活动室,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

  三是积极发挥为民办事服务的作用。带领村委班子成员和村党员走村串户,主动上门为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走入贫困户家庭,了解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需求和诉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助力他们脱贫。

  四是积极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通过宣传栏、村广播、村民会议等渠道,大力推动村级事务公正、公开、透明;加强对贫困村综合治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的日常行为,弘扬文明新风,确保风清气正。

  4“第一书记”啃硬骨头精神彰显。

  石漠化片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是广西脱贫攻坚的关键和难点。这些贫困地区的“第一书记”发挥“干非常之事、有非常之策”精神,如针对石漠化特点,一方面,抓好绿色生态补贴扶贫,推进退耕还林,安排生态护林员,发展木本油料,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林下经济,全面保护天然林、湿地、重点物种和栖息地;另一方面,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易地搬迁,做到把产业、教育、就业等精准扶贫措施与易地搬迁有机结合。针对革命老区的特点,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开展“红色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扶贫+旅游商品”“红色旅游扶贫+新农村建设”“红色旅游扶贫+家庭旅馆”“红色旅游扶贫+休闲农业”等项目建设。针对边境地区,打造边境旅游线路,推进边境旅游。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民生福祉大幅提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5“第一书记”争取各方支持有举措。

  一是主动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在人员、资金、物质、项目等各方面大力投入,同时“第一书记”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

  二是主动争取派出单位大力支持。派驻单位着力打好支持“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基础,让派出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时间上给予支持,贫困村一般都比较偏远,按照在原单位脱产,吃、住、工作在贫困村的要求,派驻单位基本上都让“第一书记”完全脱产,保证了在村充裕的工作时间;在发展经济上给予支持。竭尽所能保证资金需求,并在产业融资、农产品销售、物资捐赠等项目上积极争取社会支持。

  三是积极处理好与村党组织的关系。“第一书记”与村委关系处理较好,相互支持,和谐共事,基本上做到了不包办、不代办、不干涉;加强与村党员同志的联系,带动党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村里大事中来。总体来看,“第一书记”与村干部、党员建立了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内外结合的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扶贫攻坚氛围。

  四是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争取和吸纳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发布社会扶贫援助和求助信息,公布扶贫项目,促进社会扶贫资源与贫困村(寨、屯)、贫困户帮扶需求精准对接;寻求区内外事业单位对口支援贫困村和贫困户;引入企业和个人到贫困村投资办产办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等;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的作用,推進公益扶贫。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