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三重意蕴

2023-10-30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机关教育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三重意蕴“中国式”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鲜明标签①,冠名“中国式”旨在表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版本”已经成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 ...(全文共:12194字)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三重意蕴

“中国式”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鲜明标签①,冠名“中国式”旨在表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版本”已经成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②这一科学判断,斩钉截铁,为现代化中国式”表述提供了合法性的学理说明。党带领人民踔厉奋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中突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西方化等同于先进化”的叙事与陷阱。当前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优势及世界意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述,但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就的外在性描述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性要求相结合,全面深刻地把握现代化的“中国式”的科学内涵还有待深入研究。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集中论述,为我们理解“中国式”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清晰线索。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一个核心要义”“五大中国特色”“九个本质要求”。

一、科学揭示“中国式”的中心要义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时,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①这一重要判断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和最本质的特征,标明了“中国式”的核心要义,即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制度优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推进无不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而“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无不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关”②,“社会主义”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制度与指导思想上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是“中国式”最鲜亮的底色。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力推动,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的决定性因素

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开辟、艰辛探索到“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确立与中国现代化理论形成与实践全面拓展,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探索和矢志推进。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能独立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无法形成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使得闭关自守的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被动卷入世界现代化过程。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先进分子睁眼看世界,认识到学习西方,走现代化之路是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从那时开始,来自不同阶级的多股政治力量粉墨登场,尝试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社会各种力量对现代化做过的种种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代表七大夫发起的洋务运动,企图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最终以甲午海战的失败而告终;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首发起的百日维新运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因而只能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施行的清末“新政”表面上是要破除君主专制制度,实则借“立宪”之名继续加强帝制集权,遏制革命形势发展。总之,这些救亡图存的革新运动,终因先天缺陷或发育不足和外部条件制约而没能改变其灭亡的命运。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但军阀混战、政治纠纷等因素使其夭折。伴随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陷入停滞。事实证明,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谈不上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科学方案。

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复兴大旗扛在肩上,不断号召、融入、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③。国共合作时期帮助国民党改组,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做出努力。在现代化的独立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开启大规模自主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工业化基础和制度保障;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出更为光明的前景,现代化的“中国式”展开方式和述说方式逐渐定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立和得到彰显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的本质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必经的客观进程。在遵循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同国家会结合具体实际,选择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索标志着现代化意识的萌生,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长期探索,历经先驱者们的总结反思,彻底地效仿西式现代化的道路在中国无法走通。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经曲折、总结经验后做出的郑重抉择,其间又实现了从以俄为师到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变。苏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者,曾经创造了快速工业化的奇迹,取得了诸多重大成就,却因固守备战体制而日渐僵化。中国鉴往知来,突破僵化思维,以改革不断优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抛弃总体上从苏联照搬过来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进而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走得通,关键在于敢于质疑和超越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一方面,传统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却否定市场的积极作用,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强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严密控制思想舆论,对西方世界基本采取敌视和封闭态度。中国则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之后实行了改革开放,在确保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构建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避开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陷阱。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转变和革新,也实现了从封闭式现代化向开放式现代化的重大转型。中国改革的成功也离不开开放的环境,外部资源的引入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增长动力与重要的思想革新借鉴。

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放弃党的领导,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崩塌,是苏联解体的重大诱因,证明了党的领导、现代化性质一旦动摇,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就不能长远。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特别强调对现代化性质问题的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阐发“四个现代化”理念时,明确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搞现代化的目标是要“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多次明确强调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以构建小康之家的醒目路标指引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以“三步走”发展战略擘画了国家的发展蓝图,他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再次强调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他说道:“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样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以“新三步走”战略细化国家发展目标,有效处理了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若干重大关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以四位一体”布局、“四化同步”路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多年了,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我们拓展改革的广度,增进改革的深度,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因变而通、因通能久,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的指导思想

现代化的“中国式”模式的成功开辟与顺利拓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所具备的制度优势,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的政党组织,也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但马克思主义不与中国实际,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不会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指导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学断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①这一重大判断包含着两层含义。

其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与旗帜,能够扎根中国土壤,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直接源自西欧历史与文化语境,能否在东方古国的文明中扎根、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遭遇的重要问题。历史实践表明,中华文明拥有兼容并蓄的文明基因,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沃的文化土壤,使其深深扎根于中国并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人民立场和实践观点与中国的家国天下理念、民本思想、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点高度契合,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的价值理念与中国人民求解放的目的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并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之“矢”击中中国实践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为破解现代化发展不同阶段面临的难题发挥了思想上的“定盘星”②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引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独立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邓小平理论推进党和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和国家向新世纪进军的科学指南;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其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产生了良性互动,其内涵不断丰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就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走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的低谷,破解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难题,而且重塑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的形态展现在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和话语表达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就是改写了世界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历史,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科学思想的伟力,扭转了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极大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人类走出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昭示了光明前景,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一步推进与拓展,为整个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准确理解“中国式”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③这一判断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原理为支撑,在人类整体现代化事业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事业这一关键局部。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资源环境缩紧,面临人类发展的诸多难题,无法重复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全新探索,体现了“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中国特色”。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五大“中国特色”的深刻意涵,就必须站在全人类现代化的高度,在与西式现代化的对比中找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定位,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找寻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路。

(一)中国特色标明了“中国式”的时代定位

中国现代化事业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着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理性化,技术上的进步化等世界公认的基本要素,又因为有效动员了规模巨大的人口,长期秉持科学的发展理念,蕴含亲仁善邻的文化基因,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出颇具魅力的中国特色,展现了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样态,标明了中国式”愈发成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模式更优选择的时代定位。

毋庸讳言,西方是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先行者。资本主义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革命性发展,将人类现代化进程推进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弊端渐露、疲态尽显:零和博弈与单边主义阻碍了国家之间的合作,不断威胁世界和平;贫富差距走向极端的现实愈发背离全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现代化方向。西式现代化的衰颓缘于其内部无法克服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狭隘的“自由民主”制度,而中国成功缘于拒绝市场和民主原教旨主义”①,中国式现代化扬弃了西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创了科学高效的民主制度。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内核,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避开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在清醒认知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中国式现代化原创性地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开辟了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的关系结构,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和政府高效的计划调节和管理效能,在发展动力维度实现了对西式现代化的取长补短。

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三个维度超越了狭隘的资本主义民主。其先进性体现在: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包含了民主主体全、参与内容全、覆盖范围全、民主流程全的科学内涵,是全体人民全面参与政治生活的科学制度;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协商、决策、监督等一系列过程,过程严密,内容丰富,不局限于西式民主制度单一强调的竞争式选举;再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民主制度,彰显了人民主体性,凸显了民主制度为“人的现代化”服务的旨归。

在人类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西方模式强迫其他国家效仿,“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②,而中国式现代化则启发广大发展中国家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西方模式使人类现代化进程陷入困境,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就是对这一困境的突破,是对“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的解构,中国式的五大特色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蓝本,表明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新的时代方向。

(二)中国特色展现了“中国式”的发展空间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