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

2020-06-08  |   格式:DOC  |   分类: 中小学专区 > 其他
摘要:  【摘要】我国对于道德的传统教育古来有之。古有羔羊跪乳、孔融让梨等倡导价值观的寓言故事。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正确地引导他们拥有爱国爱家的情怀,牢记与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德,可以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 ...(全文共:9839字)

  【摘要】我国对于道德的传统教育古来有之。古有羔羊跪乳、孔融让梨等倡导价值观的寓言故事。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正确地引导他们拥有爱国爱家的情怀,牢记与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养成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品德,可以让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的道德素养也会有相应地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一、为何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一向倡导:“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最近几年,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和推广,又因为小学是培养学生品德最为关键的时期,社会对小学德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教学方式的革新与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能够在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老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结果和质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自己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与优化来达到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成效。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最为关键的阶段,道德品质在这个时期能够得到很快的发展,一个人如果不接受德育教育,那他所接受的一切教育都没有任何意义。德育教育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够一蹴而就。若是只追求短时间的效果,那么我们所进行的德育教育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它的实效性便会大打折扣。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品德习惯的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来逐渐形成。家长和学校需要给予学生长期的正面影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从而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德育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和校园活动,从主题教育、学科渗透等方面下手,打造富有特色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除此以外,我们需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将德育教育有目的性的融入日常的校园生活,从而深深植入小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目前来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普遍也是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采用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时的方式,即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只是一味地在被动进行德育教育。这种德育教育模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还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以外,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这样会导致学生在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出现品格上的短板。除此以外,法制教育的缺失,也是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促进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结合教材,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若想让德育教育充分融入课堂,作为教师需要发掘教材中的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充分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的课堂当中。我们的教材不仅是根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它更大程度上符合了我们德智体美教育的需要,教材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传播。纵观我们现阶段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普遍地出现在各学科的教材,其中德育教育在品德学科和语文学科中内容较为充实,且相对来说较为直观明显和通俗易懂;而德育教育在数学、科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中内容较少,且不是很直接。在我看来,教师若想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利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造句,而应当使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对德育进行启发教育,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语文学科的知识,还让学生在课堂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

  2.正确引导学生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德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出学生较为感兴趣话题和较为感兴趣的事,针对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与学生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将德育教育充分渗入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领域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通过故事或寓言来启发学生除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和寓言来启发学生使得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增高。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太过直接和苍白的伦理道德教育,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导致他们感到厌烦。而听故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能够吸引他们兴趣的学习方式。所谓通过故事启发学生,就是指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通过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名人的感恩故事或者寓言中的感恩故事,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当然,通过向学生解读我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听过故事后的感受和得到的启发,这样的话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还能让学生在中体悟到感恩的真谛。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成效远比向他们讲述枯燥的道理好。德育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所以德育教育的成效是否显著,学生是否投入了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对于教师来说,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关键。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人和事,是德育教育的关键。能否使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充满德育之心,是判断我们德育教育成效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4.设立情景教学模式德育教育其实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开展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且非常有必要教学方式。德育教育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概念,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生活中,这样才算是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实践发现,情景设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在这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场景下进行学习,可以让他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也能让他们将这些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来源于生活且最终应用于生活,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将知识真正地应用于生活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情景教学来进行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

  四、结束语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和学生的心理状况联系密切。德育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机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35.

  [2]庄亚丽.浅谈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J].都市家教,2017,(12):09.

  [3]李霓虹.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探索[J].语文学刊,2017,(15):74.

  摘要:在立德树人理念提出后,班主任作为教书育人“主力军”期许从教学与生活两大维度出发给予学生良性引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塑造优良品格,确保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其中,德育教育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重要教育形式,需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多做关注,通过德育教育践行立德树人,完成新时代教书育人任务。本文通过探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略,以期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励志教育;初中德育教育;应用

  励志教育主要是指囊括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激励学理论的综合性教育形式,用以赋予学生拼搏向上、努力奋进的内在动力,唤醒学生求知欲、自信心,点燃学生学习实践热情,在成长历程中萌生生命自觉,积蓄成长能量。励志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有力补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及技能同时可升华思想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更优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努力回馈社会、回报家国。初中学生处于身心成熟关键时期,给予其正确价值导向尤为重要,需要班主任关注学生及其思想操守,通过励志教育使学生可以奋勇争先、积极实践、努力学习,削减班主任教书育人阻力,学生可以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此,为使初中班主任育人能力得以提升,探析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原则、要点、阻力及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励志教育多以事件、实践活动、现实人物为依托科学展开,相较于灌输式育人活动,励志教育更有代入感,学生可以将自身放在事件、人物情境中换位思考,通过参加励志活动磨练品格,调整价值观念,继而提高德育教育感染力,为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奠定基础。

  2.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励志教育素材贯穿古今中外,例如我国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均可体现坚持不懈的励志精神,马克思图书馆的脚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科学考察团攀登喜马拉雅山等事件无不体现励志精神,励志教育素材丰富性可见一斑,为此将其应用在德育教育中可有效充实教育内容。

  3.扩展德育教育范围。以往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仅围绕校园及教材展开,励志素材来源渠道较广,囊括真人真事、传统文化、实践经验、交流体悟,从形式上可拓展初中德育教育范围,同时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励活动,以实践为纽带回归社会并感受励志精神,跳脱固有德育教育思路,有效拓展德育教育范围[1]。

  二.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1.真实可信。励志教育内容之所以深刻是源于其可引发学生共鸣,这就需要班主任围绕初中生探寻励志教育素材,确保其真实可信,发生在学生身边,使学生相信有相关的人与事并树立德育榜样,引导学生予以学习,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2.以人为本。学生个性喜好、理解能力、心理素质、学习需求不尽相同,班主任励志教育切忌千人一面,需在以人为本原则加持下多渠道输出励志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例如,班主任在发现学生有“拜金主义”思想倾向时,可组织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乡村小学或幼儿园开展“一日小老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许多家庭还不够富足,幸福与快乐并非源于物质,同时学生在帮助他人过程中亦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继而通过参加励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价值观得以转变,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3.教育性强。在德育教育中应用励志教育目的是给予学生启发,引发学生共鸣,输出正确思想,使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为此励志教育需契合德育教育需求,避免出现“励志性有余、教育性不足”消极现象,需班主任根据德育教育规划妥善运用励志教育[2]。

  三.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要点

  1.创编校本化德育教材,助力励志教育活动顺利展开。为突出本校教育优势,帮助班主任完成励志教育应用育人任务,学校应整合励志教育素材,根据学生特点、年龄、心理状态有计划的开展励志教育活动,达到德育教育预期,使德育教育更富成效。

  2.丰富多元赋予励志教育参与性及趣味性。为引发学生共鸣,班主任应让学生参与到励志教育活动中,丰富励志教育模式,使其兼具教育意义及趣味性,突出学生励志教育主体地位,为班主任围绕学生群体持续创新励志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3.科学总结弥补初中德育教育中励志教育缺陷。一方面班主任应创新争优,以优化配置励志教育资源为先导丰富教育形式,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另一方面班主任应懂得自省反思,在完成阶段性德育教育任务后反观其励志教育规划及实践优势与劣势,以此为由科学规划持续升级教育体系,旨在发挥励志教育优势[3]。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