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学校校园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案

2020-06-04  |   格式:DOC  |   分类: 工作公文 > 工作计划
摘要:  为做好疫情期间预防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上级要求,特制定此制度(试行)。  一、疫情期间,各处室、学院实行每日体温检测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测和收集测温情况。  二、对体温检测异常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并报备校防疫领导小组,及时先隔离并引导就医。  三、检测人员佩戴手套及口罩,使用红外额温计对准 ...(全文共:10435字)

  为做好疫情期间预防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上级要求,特制定此制度(试行)。

  一、疫情期间,各处室、学院实行每日体温检测制度,由专人负责检测和收集测温情况。

  二、对体温检测异常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并报备校防疫领导小组,及时先隔离并引导就医。

  三、检测人员佩戴手套及口罩,使用红外额温计对准眼眉之间,距离前额中心5cm以内位置;若室外温度偏低,则测量颈部衣服遮盖处或者手腕至肘关节衣服遮盖处。

  四、每次检测前及检测完成后使用75%酒精进行全面擦拭消毒。

  五、监测过程中,对于体温≥37.3℃的师生:

  (1)仔细询问师生是否有XXX旅居、接触史,若明确无,且身体无严重慢性疾病的,则建议隔离观察,有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2)有XXX接触史的或者本身有严重慢性疾病的,联系其家属,由疫情领导小组安排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检查,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同时对接送车辆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安全。

  六、各学院由专人负责每日登记缺课缺勤学生,追踪缺课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各部门每日登记缺勤教职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

  七、校园大门设立监测点,由保卫处负责,每日配置1-2名保安对进校人员逐一进行核查登记体温检测。

  八、对体温检测超过37.0℃的人员,实行记录跟踪,进行复测。

  九、对体温异常人员(≥37.3℃),详细记录其各项信息,汇总后报防疫领导工作小组。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一、疫情期间,校园设隔离室,隔离室及隔离设施、设备由专人专人管理;进入隔离室时须更换隔离服,不得穿便服进入隔离室。

  二、校医对在校园内发现的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以及早期症状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三、凡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或进行隔离观察。

  四、对发生疫情部门或班级在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内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停止到公用教室上课,禁止与其他学生共同用餐和活动。

  五、学校隔离室供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以及早期症状者排查期间使用,只接待隔离人员,外人不得擅自进入。

  六、按照规定,每天至少两次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对隔离室进行消毒。

  七、患病师生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待隔离期满,疾病痊愈后要有医院开具证明方可回校上班或复课。

  一、总体原则

  (一)防控原则与适用范围

  1.防控原则。科学防治、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家校联防、医教联控,确保学校各项防控措施全覆盖,无死角。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全省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

  各类儿童青少年校外培训机构参照使用。

  (二)分区分级实施防控

  1.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学校开学(园)复课均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开学(园)前做好预案和监测设备准备、(临时)隔离室预备、环境卫生改善,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等工作,做好肥皂、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

  开学(园)后开展晨午(晚)检,落实报告制度;禁止校园外无关人员进入,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错时错峰就餐。对外地返校返园师生员工进行全面排查,对来自中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一律严格实行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禁止返岗返校返园。对有发热、干咳、气促、呼吸道症状的师生员工,及时上报并配合核查排查。

  2.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推迟学校开学(园)复课时间,合理开展在线教育、网上学习和居家教育;做好开学前人员排查,严格落实报告制度。

  3.高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学校严格采取停课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在线教育、网上学习和居家教育力度。对师生员工进行追踪随访和登记报告,严格落实报告制度。

  二、明确部门职责

  进一步强化落实“四方责任”,即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属地管理、教育主管、卫生健康监管、学校主体、师生员工及家长全力配合的力量,阻断疫情在学校的传播。

  (一)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指南。督促检查本区域内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本指南,指导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保障方案有效实施,指导学校做好在校师生防控制度落实、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协调当地疾控机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等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校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卫生应急处置指导,确保防控工作科学开展。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安排学校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含经培训的乡镇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每周不少于3次对已开学的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和师生健康服务工作指导。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予以执法监督。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师生员工的体温检测、健康状况监测和校园卫生消毒等进行技术指导,免费培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员或相关工作人员,为学校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支持。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接到聚集性疫情报告后,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四)学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遵守、认真执行防控方案,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向学校派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卫生健康指导工作,学校应积极配合并接受指导,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三、建立防控工作体系

  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联防联控;关口前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分类管理,部门协同,分工合作;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精准防控;信息共享,心理辅导,依法辟谣。

  (一)成立防控新冠肺炎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园)长(法人代表)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后勤处、教育处、少先队、团委、学生社团负责人及志愿者等,全面负责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信息汇总组、疫情应急处置组、宣传组、防疫物资统筹组和后勤服务保障组等,各项工作须任务明确、分工清晰、职责分明、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明确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防控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必须指定防控工作责任人。

  (二)制订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制度

  学校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两案九制”等方案和制度,即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晨午检制度,复课(复工)证明查验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落实各项制度的主要责任人和具体负责人,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演练(推演)(图2)。

  (三)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

  要建立健全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联合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督促检查专班,制定检查程序,确定检查内容,开展联合督查,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有效运行,推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实。

  (四)严格责任追究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及时发现学校疫情防控相关的违规违纪违法线索,从严从快查处。督促加强对疫情防控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强化履职监督。对防控不力、漏报、迟报、瞒报,造成疫情扩散等严重后果的,对在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弄虚作假等严重作风问题的,严查严处,绝不姑息。

  (五)明确学校岗位职责

  1.校(园)长岗位职责。

  校(园)长(法人代表)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分管校(园)长是主要负责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责、党政同责,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明确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学校疫情信息。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必须指定防控工作的责任人。

  2.教师(班主任)岗位职责。

  (1)掌握本班学生假期和返校前14天的健康状况及旅行和居住史,指导学生填写和提交健康卡。落实对来自中风险地区学生实行14天居家隔离观察的要求,决不允许带病返校。

  (2)将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通过微信、短信、校园网等途径发送给学生和家长,指导学生和家长自我学习,提高防控知识和技能,强化疫情防控法律责任,做好科学防护。

  (3)开学后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本班学生每天晨午检,对寄宿制学生开展晚检。重点做好发热、干咳、气促、呼吸道症状的核查排查,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刻通知校医(保健教师)和家长,提示学生戴好口罩,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将学生转移至临时隔离室。

  (4)做好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工作,发现学生身体健康异常时,应及时上报给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并配合做好相关防控处置工作。

  (5)开学前,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化课程教育教学,对学生实行统一管理,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3.校医(保健教师)岗位职责。

  (1)应承担并履行学校疫情报告人的工作职责,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掌握本校师生员工因病缺课、缺勤情况,开展缺课、缺勤人员病因追踪。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协助学校在规定时间(2小时)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图3)。

  (2)统筹指导开展本校师生员工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家长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配合心理咨询师(心理老师)做好师生员工心理疏导工作。

  (3)指导督促各部门和班级做好开窗通风和清洁消毒工作。如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立即开展密切接触者排查,按要求开展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生活、学习场所及校园环境的清洁消毒,协助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其他工作。

  4.食堂人员岗位职责。

  (1)食堂人员须持证上岗,加强晨午(晚)检和缺勤追访。操作前,必须洗手消毒,一律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按要求规范操作,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2)食堂人员每天早、中、晚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如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脱离岗位及时就诊,待完全康复后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复工证明,经校医(保健教师)复查审核通过后方能返岗。

  (3)食堂人员要严把原材料采购关,严格落实进货查验与索证索票登记制度。严禁制售野生动物相关食品。

  5.门卫、校园保安岗位职责

  (1)每天早、中、晚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上岗前做好自身防护,正确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禁止带病上岗。

  (2)配合学校做好教职员工上班、学生上学晨午检和放学工作,审查入校人员的身份,检测体温,不符合要求者一律禁入。

  6.宿舍管理员岗位职责

  (1)每天早、中、晚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上岗前做好自身防护,正确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禁止带病上岗。

  (2)做好进入宿舍的人员管理,审查进入宿舍人员的身份,实名登记并检测体温后入舍,不符合要求者一律禁入。

  (3)做好宿舍、楼道、卫生间、浴室等区域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门把手、开关、床栏等频繁接触物体表面的规范消毒。

  7.清洁人员岗位职责

  (1)每天早、中、晚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上岗前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医用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禁止带病上岗。

  (2)做好校园清洁卫生,按学校要求做好消毒杀虫工作,重点做好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消毒。

  四、开学前工作

  (一)完善疫情防控措施

  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再次对组织领导、工作制度、运行机制、人员培训和岗位职责等进行梳理自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卫生健康、疾控、应急管理等部门,对学校的疫情防控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尽早发现问题,督促及时整改,确保开学安全。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