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书籍我的一个世纪个人读后感20**年

2022-12-06  |   格式:DOC  |   分类: 中小学专区 > 小学作文
摘要:书籍我的一个世纪个人读后感20**年【一】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一般来说,先生是用来称呼男性的。综合《辞海》和《辞源》的解释,“先生”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另一种是对别人的敬称,首先是对老师 ...(全文共:14917字)

书籍我的一个世纪个人读后感20**年【一】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一般来说,先生是用来称呼男性的。综合《辞海》和《辞源》的解释,“先生”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另一种是对别人的敬称,首先是对老师的敬称,其次还有对父兄、医生、道士等等。在我国,上一辈的女性中,有出身书香门第,后来德高望重的,到老年可被尊称为“先生”。比如像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杨绛先生这样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对这些被尊敬的女性,一般不称女士而称先生。这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处之一,“先生”一词,应该是女性的最高荣誉,能获得这项荣誉的女性历史上也不多见。

  今天,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赫赫有名的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先生。在上大学期间,我就曾读过董竹君先生的《我的一个世纪》,她在八九十岁的高龄,凭借极强的记忆力和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起初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封底上面印着的作者的座右铭:“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这蕴含着人生信念和奋斗精神的几句话,让我情不自禁的翻开书,去了解这位世纪老人的传奇一生。

  这本书叙述了董先生曲折而又多姿多彩的世纪人生。1900年,董竹君诞生在x一个贫民窟里,她的父亲是黄包车夫,母亲是个洗衣妇,家里一贫如洗。在她12岁那年,迫于生计,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在妓院里,董竹君认识了革命党人夏之时,以身相许。就在老板逼她破身的前夜,董竹君机敏的逃出了虎口,与正被通缉的夏之时结婚,并随他一起来到日本。在日本,董竹君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和文化。四年后,她随着夏之时回到x,成了显赫一时的x省都督夫人。然而,x夏氏封建大家庭里的封闭与落后,使刚刚开始新生活、年轻的董竹君感到窒息。她极力劝说夏之时离开这里,夏却因为仕途上的失意已彻底消沉,而终日沉湎于鸦片与麻将之中。此刻,眼看着自己与几个心爱的孩子都将要在这个死墓中陪葬,经过无数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效之后,29岁的董竹君毅然与丈夫离婚,放弃了华贵、富裕、悠闲的生活,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x。而x滩,多了一个赤手空拳闯荡创业的女人……历经无数难以想象的艰苦,闯过无数无法逾越的难关,她一方面周旋于x警备司令杨虎、杜月笙、黄金荣等等权贵们之间,同时又追随革命和进步,秘密帮助、掩护共产党人进行地下革命工作。董竹君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勇气,创立起了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到解放初期,又在人民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创立了x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锦江饭店。

  董竹君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激昂的。董竹君生于1900年正月初五,去世于1997年12月,享年97岁。她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她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历史,一个苦难深重到强大富裕的国家的历史,而这段历史也同样记录了一位不平凡的女子的命运。通过董先生的命运,我们透视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董竹君先生说过:“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她具有独立的人格,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个善良、朴素、有尊严的人。通过董先生的事迹,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人出生卑贱,但信念必须高尚。董竹君先生在解放后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我在想,是什么力量让她能这般努力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心境让她可以在浮华尘世中一直保持自己的平静和进取之心。读完董先生的世纪人生我总结出,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在他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生活很多时候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为了让你在绝地反击时更加夺目,就像跳远,些许的退后,是为了进行一段冲刺,跳的更远。起点低的人,要更努力、更勤奋、更谦虚,如果一直奔跑,慢慢就会超越一路在前面大摇大摆走路的人。要知道,跑在后面的人,才有更多的超越空间。

  董竹君先生是智慧而勤奋的。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博闻强记,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民主的思想。在x老家,凡事事必躬亲,把一个大家操持得井井有条,在理家间隙又勤学法文,梦想有朝一日赴法留学。这在当时与世隔绝的x,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在有着冒险家乐园之称的x,她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苦力打拼,借助杜月笙的牌子周旋于三教九流、日寇国军之间,多次参与营救和资助共产党人,这需要多么聪慧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啊!

  董竹君先生又是坚强而执着的。自在x起就开办实业,在x开办纱管厂,直至创办赫赫有名的锦江饭店,多次受挫,屡遭丈夫的反对、封建势力的阻挠,然实业救国的理想终不破灭,女权独立的思想终不放弃,最终开创了一番事业。后来,即使在屡遭迫害、身陷囹圄长达5年之久的灾难中,仍不改对共产党的希翼与信仰,迎来了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新曙光。

  董竹君先生还是忍让与善良的。丈夫的夫权思想严重,她一次次地忍让、规劝,即使丈夫对她屡下毒手,在得知丈夫被误杀时还是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她同情贫苦大众,对待丫环下人从不颐指气使,而是和颜细语,她曾经为了一个受欺侮的丫环不惜与丈夫大吵一架。这是一种多么质朴的大众情怀,只有饱受过苦难、有着宽广胸怀的人才具有这种可贵的品质。

  董竹君先生在事业上是成功的。董先生创办的锦江饭店,在x市中心繁华的淮海路附近,花园式的锦江饭店占地数万平米,欧式的建筑在茵茵绿草的映衬下显得高贵典雅。多少年来,锦江饭店已经成为x酒店餐饮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有3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他们的下榻之处选在锦江饭店,以“锦江”之名组建的x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两三百家宾馆饭店,分布在全国各地,20**年,锦江酒店及其附属公司在国际酒店和餐厅出版的《酒店杂志》中综合排名第17位。其酒店的标语是:请把你的满意告诉朋友,请把你的不满告诉我们。

  作为母亲,董竹君先生亦是成功的。董竹君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言传身教,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其家风严正,即使身处动乱的年代,子女也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都有所成就,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其孙辈、重孙辈中有多人在国外求学工作、成家立业。她教育孩子的方法,是让他们既注重包装,即穿戴打扮,也注重内涵,即读书上进。她用她的勤恳、善良、执着、上进来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这一点很值得孩子们的家长学习借鉴。

  《我的一个世纪》是一部优秀女性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百年的发展史。 如今,《我的一个世纪》这本书已经改编成电视剧《世纪人生》。董竹君先生的风雨人生,正当得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董竹君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她留给我们广大读者,尤其是女性朋友们,更多的自信、勇气和力量。

书籍我的一个世纪个人读后感20**年【二】

  正值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网上各种声音纷至沓来,解读俄乌历史的、分析战争局势的、盘点国际走势的、呼吁和平谈判的,间或夹杂着些许脑残调侃乌克兰女性的。我想起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环伺、政权混乱、征伐不断,日本和俄国这俩恶邻就因在中国利益分配问题在中国领土上大打出手,今天的乌克兰局面,何其相似。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每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看来似一个个过往故事,底下却是无数老百姓漫长而苦难的一生。可是,有谁会在意一个渺小个体的意志?有谁会在意一个渺小个体的生命?谁会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渺小个体的聚沙成塔;一个国家的强盛,也是渺小个体的集腋成裘啊!今夜,不为和平唱赞歌,只畅怀百年之前,在那段屈辱的民族史中勇敢自救、奋发图强的人。

  将目光聚焦到百年前的中国,影影绰绰中,我看到了她——x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董竹君,一位从贫民窟中走出来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女人。她用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在战火纷飞中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生命传奇。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x一个普通的贫苦家庭,全家依靠父亲拉黄包车度日。9岁时,父亲身患重病,全家不但失去了经济来源,还四处借贷为父亲治病,12岁那年,已经负债累累的父母在百般无奈下忍痛将唯一的女儿送去学戏,然后以三年三百大洋的价格抵押给了一家妓院卖唱。董竹君十分痛苦,却又不得不在亲情和现实面前低头。很快,聪慧漂亮的她成了风月场的头牌伶人,一个晚上要辗转于不同场所卖唱。在女性意识刚刚觉醒的年代,读过几年书,又生性胆识过人的董竹君不同于一般青楼女子,她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一边假意周旋于客人之间,一边考虑如何从囚笼中脱困。不久,她等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革命狂潮掀起的初期,孙x领导的同盟会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民国,国家政权交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接过政权就叛变了,欲恢复帝制,大肆捕杀部分国民党人和原同盟会成员,一批革命人士为躲避袁世凯的通缉,混迹于风月场所,一来掩人耳目,一来互通消息。其中有一名同盟会成员夏之时引起了董竹君的注意,夏之时也非常喜欢她,两人互相表明心迹,夏之时决定帮她赎身后一同逃亡日本。一般人肯定非常高兴,终于有了盼头啊,可以跳出火坑了,但董竹君怎么选择的呢?她拒绝了夏之时赎身这条看似最好走的路,因为的自尊和自强告诫她,不要作为夏之时购买的附属品,而要作为与之平等的妻子嫁给他。董竹君对夏之时说,赎身的事情自己想办法,同时必须满足她三个条件:第一,她同意结婚但不做小老婆;第二,同去日本求学;第三,学成回国要组织好家庭,夏之时主外为国为民,她自己主内理家务事。就这样董竹君自己想方设法从妓院逃出来,又躲过袁世凯的追捕,和夏之时辗转去了日本。沉着理智、大胆果敢的她站在去日本轮渡的甲板上,第一次感觉到身心舒畅的自由。在日本四年期间,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结交了大量进步人士,成为夏之时不可或缺的贤内助。

  1918年,董竹君从日本回国,夏之时追随孙x继续革命,被川、滇、黔总司令唐继尧委任为靖国招讨军总司令,驻防x合江。由于当时国内政治动荡、军阀混战,x军政屡屡易主,夏之时在斗争中失势,渐渐也失去了拳拳报国的壮志,越发意志消沉,再加上封建大家长的思想作祟,与在日本接受进步思想和文化熏陶的董竹君在子女教育和家庭生活中产生诸多分歧。一个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死守门规观念和官僚架子;一个不断吸纳新思想,关注新形势,谋求实业扶困济民,对世事充满悲悯,对生活充满热情。在思想和情感上两人越走越远,终至分道扬镳。

  1929年,董竹君被迫走向了人生第二个转折点——对婚姻生活失望至极的她净身出户,独自带着四个女儿寓居x,五年后,正式离婚。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夏之时除了抹黑她,逼她回x,从未给过一毛钱的资助和哪怕一次的问候,甚至在她因支持革命工作被捕入狱时,也没有给予过一丝一毫的帮助。1930年,为了抚养年幼的子女、年迈的双亲,董竹君在x筹集资金创办了群益纱管厂。由于资本不够,规模很小,自己一边跑销售,一边还要管内务、质量,回家后还要料理各种家务,劳累得几乎要将人拖垮掉。但她有股子韧劲儿,一一咬牙扛了下来,工厂渐有起色。随后在朋友的介绍下从菲律宾筹集了部分海外华人资本,将工厂规模进行扩大,前景也越来越好。然而,战争年代,个人能力毕竟敌不过时局的翻云覆雨手。

  1932年,x爆发“一.二八”事件,日军攻入x,十九路军弹尽粮绝之下西撤,x沦陷。覆巢之下安有完卵?x人心惶惶,群益纱管厂也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好不容易积累的创业根基毁于一旦,还要接受不明真相的海外投资人的指责。董竹君悲愤难耐,却不得不强忍悲痛处理善后事宜。屋漏偏逢连夜雨,更大的磨难还后头——一直默默支持共产党的她被敌伪盯上,不幸入狱,历经折磨,在家人和朋友的多方奔走下才被营救出来。此时她不但债台高筑,还要东躲x度日,子女学费没有着落,加之母亲和父亲相继病故,生命几近崩溃边缘。有的人跌落人生谷底,心志全无,但求速死,有的人却能绝地反击,触底反弹!生命的韧劲儿有多大,触底反弹的可能就有多大。磨难并没有将她打倒,反而越挫越勇。她对自己说:一个人既有死的勇气,何不用这勇气与怯懦抗争,坚强地活下去呢。

  命运只会眷顾从不向他屈服的人。1936年,对她感佩至深的x人李嵩高先生借给她2000元重新创业。对于深陷困顿的董竹君来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可这次创业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她再也没有接受失败的资本了。

  如何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合适的项目上呢?思前想后,她在x创办了一家独具特色的x菜馆——锦江小餐。优雅的装修格调,精致的盘盏菜品,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和追捧。杜月笙、黄金荣以及当时x政府要员和x军政界人物来吃饭都要等待餐位,周边的地产随之涨价,并带动形成了餐馆一条街。有意思的是,x大佬杜月笙因每次来都要等位,便差人跟董竹君说请她扩大餐馆,有任何障碍他负责帮忙解决。就这样,董竹君又盘下了附近几处房子进行餐厅扩建升级,设十几间雅座和二十多桌的大厅,能同时容纳三百多人就餐,同时更名为锦江川菜馆,一应外围解决不了的问题,还真是杜月笙出面摆平的。这里既有杜月笙的仗义,也有董竹君的智慧,她明白了一个女人在艰难时局中投身商海,对各方人物和势力应有的坚持和必要的妥协。

  通过锦江的发展,也借着锦江的掩护,她暗暗支持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特别是在抗战前夕,为了掩护地下工作,她另择地开办了锦江茶室,为共产党、左派人士提供了一个安全又隐蔽的联络点。在她的经营下,锦江逐步闻名中外,甚至连著名电影演员卓别林、美国大使馆商务参赞等人,凡来x必到锦江。抗战胜利后,她又出资开办印刷厂,印刷进步宣传刊物,在国共内战期间保护中共地下党代表和民主人士,为x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她受x市委、市政府委托将原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的人员、设备迁移至新址,创办锦江饭店,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接待外宾的国宾馆,至此,她的一切产业都交给了国家,同时也当选为x市妇女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一切都预示着美好生活的新开端。

  然而世事沉浮,个人命运如同沧海一粟,总有逃不开的时代颠簸、历史暗礁。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因历史问题受到审查,被迫害入狱五年。她坚守底线,不胡乱攀扯他人,顶着满头白发在狱中度过了70岁的生日。心潮澎湃中,她挥笔写下:“辰逢70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既是自剖心志,也是自证清白。十年浩劫过去,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出狱平反后,她恢复政协委员身份,定居x,撰写了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在扉页中,她这样写道:“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这位兼具智慧、胆识和胸怀的女人,历经无数难以想象的艰苦,闯过无数难以逾越的险隘,用她的一生,为这句话做出了最完美的注解。1997年,董竹君在x安然离世,享年97岁。

  今夜,谈起董竹君的故事,不止是怀念她,更是致敬在艰难困苦、满目苍夷中坚守信仰、扶危济困的先辈,致敬在兵荒马乱、列强入侵时顽强反抗、自强不息的中国。

书籍我的一个世纪个人读后感20**年【三】

  《我的一个世纪》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董竹君在那动荡与灾难的年代中坚强,自立,勇敢,睿智,献身于革命事业的一生。

  董竹君出生于1900年的x,家境贫寒,迫于生计于堂子里卖唱,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与胆量从堂子逃出后,于1914年(民国三年)春末,嫁给了革命党人夏之时,成为督军夫人。婚后为了躲避袁世凯对革命党人的谋害,东渡日本并在日本求学。

  1917年(民国六年)秋,她读完了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课程后回国,董竹君回国后在夏家的生活的日子中与丈夫之间有了摩擦,每天于封建大家庭的周旋让她倍受煎熬。这段时期,风云变幻,1918年秋末,夏之时率军西上x后被解除军职,在x赋闲,心灰意懒,牢骚连篇,夏之时思想逐渐在走下坡。1923年至1924年间,夏之时抽他的鸦片烟,打他的牌,董竹君则谢绝一切无聊的应酬,开办了“富祥女子织袜厂”。董竹君当时认为妇女只要有了职业,在经济上能够独立,就能男女平等了。董竹君常劝丈夫看清时代变化,不要再懵里懵懂,劝他铲除恶习和颓废现象,生活俭朴一些,但夏之时丝毫听不进去。

  1929年春,董竹君离开x到达x后遭遇到丈夫对女儿的虐待,对她的家暴。这一切都让她心灰意冷,不幸福的婚姻,需要“断舍离”,董竹君与丈夫分居五年后和谈离婚,走时分文不委,唯一条件就是争取子女的抚养。她挣脱了家庭的束缚后,一心一意投入社会活动和培养孩子中。一方面,努力奋斗谋求生活;另一方面,她想为革命做些事。其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共产党人,一位姓李的先生却告诉她,先从经济上找出路,最好先设法经商维持生活,同时帮助革命。

  在1930年春末,董竹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四千多元的合资,在x闸北台家桥创办了不满一百名职工的群益纱管厂。那时候想替国家人民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政治上、社会上压力重重,加上不是没钱便是钱不够。两年多来,辛辛苦苦创办的群益纱管厂好不容易在业务上刚刚有些起色的时候,厂子在“一·二八”事件中挨了炸弹,几乎化为灰烬。董竹君只得去x暂避。到了x后,董竹君出席了女子中学演讲,董竹君讲抗日救国时情不自禁愈来愈激昂,听众情绪也随着高涨了起来。傍晚就有人通消息给董竹君让其赶快跑,于是,董竹君在抵达x的第三天就又逃回x了。回到x后,她照常奔波于革命事业。1932年3月4日的深夜,董竹君被迫入狱,还好4个月后获保出狱。董竹君被x捕房关押入狱至避难x陶社共一年半的时间内,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非常贫苦,但她却甘之如饴,对革命认识更上一层楼。心想,革命不成功,穷人就无出头之日。

  一年后董竹君从陶社悄悄的回到x,母亲去世,债务累累,她不得已把三女儿送去北平,暂交人抚养。父亲因为孤寂和贫困,忧虑成疾。

  母亲逝世、父亲病重、失业、欠债、女儿们的抚养费、社会舆论、捕房未完全放弃勒索款项、这一切让董竹君焦头烂额,那时,她想到自杀,是革命的人生观和思想支撑着她是打消了自杀的念头,1934年底,受难一生的父亲病逝。然而,柳暗花明,遇上了李崇高先生,愿意借钱予她。董竹君为了协助党地下工作,决定接受借款开办x菜馆。1935年3月15日,“锦江”正式开业。1936年1月28日,名为“锦江茶室”的分店开张了。在经历过厨师罢工,房东敲竹杠等事件后,锦江逐渐在磨练中发展了起来。当时,大家公认锦江两店是布置幽雅、安静舒适、菜点精美、服务周到、打破陈规旧俗、有独特意境的餐馆茶室。锦江逐步蜚声中外,国内各界知名人士,无不来过锦江。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