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研报告

2022-06-06  |   格式:DOC  |   分类: 综合文稿 > 其他
摘要: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报告二 级 院 系:专 业 班 级:学号:姓名:指 导 老 师: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组员:班级:摘要:伴随21世纪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络的"原住民",网络素养将是贯穿他们一生并帮助其融入社会的工具,如何有效融入并应对日渐丰富、瞬息万变的网络环 ...(全文共:4509字)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报告

二 级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号:

姓名:

指 导 老 师: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报告

组员:

班级:

摘要:伴随21世纪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被称为网络的"原住民",网络素养将是贯穿他们一生并帮助其融入社会的工具,如何有效融入并应对日渐丰富、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本文通过对大学城部分学者有关"网民素质"的不同界定的理解,结合"大学生网络网络素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利用、处理、评价等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素养 文明 法律法规 自我管理 建议

一、引言

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2020),截至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

(一)研究背景

作为网民群体中数量和发声量的主力军, 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尤其值得关注并加以研究, 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群体 的网络素养是提升国民整体网络素养的关键一环。

(二)研究内容

1、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 。

2、本研究随机对大学城高校部分学生进行了网络素养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占比100%。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二、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的概述

运用网络信息为自身生存和发展服务的素质能力, 主要包括网络媒介认知素养,网络媒介甄别素养、网络道德法律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进行调查。

1、调查显示:学习、娱乐、购物、交友是大学生上网的四大主要动机

2、调查显示:在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依据的多项选择上近半数的大学生都不会人云亦云地立即轻信网络信息的传播,而是比较理性地选择了查阅之后再进行判断。

3、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广泛,对信息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4、当代大学生具备基本道德素质,但信息道德法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5、当代大学生虽掌握了基本的道德意识和网络知识,但对于网络信息法规知识储备不足,媒介行为责任感有待加强,其价值观仍需正确的引导。

三、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网络媒介认知素养

1、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成长伴 随着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的发展。调查结果反映,而在日上网时间调查选项中,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较长。26%的大学生日上网时间在8小时以上,38%选在6-8小时之间,13%选择在4-6小时之间,23%选择4小时以内。据此可知当代大学生用于上网的时间 相对较多,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2、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报纸、广播、 杂志在作为信息来源方面远远落后于网络。调查结果反映,62.8%的大学生活中主要享受网络带来的娱乐功能,50%的大学生使用其社交功能,67.4%的大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查阅资料,29.1的大学生应用以其他用途。

(二)网络媒介甄别素养

据调查显示12%经常参与微博、论坛、贴吧、社区等公共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 只要是热点问题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69%偶尔参与,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才会参与讨论,26%很少参与,只是围观,23% 从不参与,也不关注。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首先对信息有一个基本思考判断的过程,这体现了大学生群体较高的言论道德意识。

(三)网络道德法律素养

1、42%大学生认为网民不可以参与网上各种新闻事件讨论,不可以随意发表各种信息,言论受到限制。58%大学生认为可以,网民有言论自由。但一味认可言论自由,而看不见言论自由背后本身的不合理性,并对不良信息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知,这对于网络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2、11. 29.1的大学生看待网络上对某事情的讨论大部分是理性,有自己的判断,48%盲目跟风,40.7%倾向情绪化,甚至出现恶意攻击谩骂的行为。12.8%不关注。

3、14%的大学生非常同意网络能通过干预来帮助解决社会现实问题,36%比较同意,40%不太同意,10%不同意。

4、据调查了解,2%的大学生非常了解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33%的人比较了解,45%的人不太了解,20%的人不了解。

5、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虽掌握了基本的道德意识和网络知识,但对于网络信息法规知识储备不足,媒介行为责任感有待加强,其价值观仍需正确的引导。

(四)网络安全素养

1、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认识较为模糊,网络维权的勇气有所欠缺。网络具有匿名性、隐蔽性的特点,因此在网络上的发言相对也缺少了约束,降低了现实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力量。

2、44.20%大学生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种情绪发泄的行为,60.5%认为是盲目的无意识跟从,62.8%认为是部分人的自我炒作,36%的人认为是正义感的突然爆发以至于失控。

3、遇到有人恶意在网络上散布不良信息,5%大学生选择接受,20%不予理睬,31%跟朋友道清其不良信息,37%选择举报。

4、将自己或他人受害视频发布到网络上是否具有合理性?14%大学生认为合理,利用公众舆论打压施暴者;27.9%认为合理,自己就是受害者要求得到社会帮助;50%认为不合理,视频真假有待怀疑;17.4%认为不合理,家丑不可外扬;43%认为具有双面性,发布视频原本是为了为受害者发生,也可能有心人借此虚假炒作。

5、当有人受网络暴力后产生轻生的想法,14.1%表示没参与,不关我的事;22.4% 认为这个人承受能力太弱,加以嘲讽;,25.9%参与网暴,觉得自己错了不应该这样;36.5%认为网络可怕;20%觉得这个人太傻,网络不能当真;40%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以后谨慎发言。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