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关于国企聚焦核心能力突出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特性思考范文

2021-09-28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其他
摘要:关于国企聚焦核心能力突出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特性思考范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报告还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新动 ...(全文共:5583字)

关于国企聚焦核心能力突出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特性思考范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报告还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强调,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国有企业大力提升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发挥国有经济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辨名释义析理 把握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异同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等三个概念耳熟能详且广泛应用,突出表明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既是实践关注重点也是理论研究热点。提升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首先需要厘清三者的各自内涵、基本特征与相互关系。

  第一,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主要区别。

  一是从概念本源来看,价值链指的是企业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交货、售后和后勤等各方面活动连接起来形成的链式形态;供应链指的是企业围绕业务开展、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而将供给方、需求方或上游、下游连接起来形成的链式形态;产业链指的是各产业之间依据一定的经济技术逻辑及特有的时空布局关系而连接起来形成的链式形态。二是从目标导向来看, 价值链以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和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为主要目标;供应链以科学管控运行成本、提高供给组织效率和确保循环周转顺畅为主要目标;产业链以优化经济技术耦合程度、提高产业层次水平效益和巩固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为主要目标。三是从运行状态来看,价值链主要受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结构等因素左右;供应链主要受企业功能定位、谈判议价能力等因素左右;产业链主要受产业间关联关系、国家宏观政策和国际市场环境等因素左右。四是从关注重点来看,价值链侧重于企业基本活动、辅助活动如何实现价值创造、价值增值;供应链侧重于企业之间资源、信息如何通畅传递、有效转换;产业链侧重于产业之间如何科学分工、紧密协作等。

  第二,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相互联系。

  一是从呈现特征来看,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均表现出链式的、网络的结构特征,反映出不同主体、不同要素、不同环节或不同变量之间需要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集合体、有机体、共同体。二是从相互关系来看,价值链在于企业层面通过价值形成机制的培育与构建提升竞争优势,是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微观基础。在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上下游协同配合的供应链,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在供应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横向和纵向交叉融合的产业链,进而在宏观层面形成产业集群或企业群落。从价值链、供应链到产业链,遵循的是企业个体、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微观、中观、宏观的大致逻辑。三是从演进态势来看,技术和需求的双轮驱动,竞争规则和商业模式的根本重塑,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跌宕起伏,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之间日益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交融。因此,把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作为统一整体推进、融会贯通研究,正是秉持系统、联系、运动的辩证思维,避免片面、孤立、静止,以加快提升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夯实基础能力 增强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韧性是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基本要求, 而增强韧性的关键在于不断夯实基础能力。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基础能力建设,并通过提供支持政策强力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因此,世界各国发展普遍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基础能力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整体素质与综合实力,也是推动行稳致远、引领科技进步、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没有雄厚、强大、扎实的基础能力为保证,就难以实现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现代化。对于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与研判。例如,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还很缺乏;底层基础架构、底层基础技术和基础工艺能力还存在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涵盖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基础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变革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基础能力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风险性与挑战性,需要为此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一是紧扣时代要求。国有企业要准确把握世界科技革命脉搏,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深刻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担当作为,积极践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做好基础能力顶层设计,贯穿于战略规划之中,落实到经营实践之中,高站位布局,高水平引领, 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运营,高品质服务,在提升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彰显“主力军”和“顶梁柱”作用。二是善于用好优势。要充分运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与空间的市场优势,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比较优势,以及企业自身成长发展积累的竞争优势,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配置和管理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激发激活创新创造动力,始终将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厚植在自主可控与安全高效的基础能力之上。三是着力破题解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对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与影响,重新梳理、全面审视和科学辨识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关键因素、运行流程、组织管理、价值实现,坚持目标引领、结果引领,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优化价值创造管理体系,完善激励约束体制机制, 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文化氛围,不断巩固和提升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四是加大基础投入。正确处理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的相互关系,加大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度、精度,集中动员优势力量开展科研创新攻关,力争在产业基础薄弱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强环节、链条运行瓶颈环节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用好用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等政策,在材料制造、关键装备国产化等方面上迈出新步伐。积极参与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为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赋予新能量、打造新引擎。

  聚焦核心能力 突出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特性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特性是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而提升特性的关键在于始终聚焦核心能力。虽然不同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外在形式很难区别, 但是从核心能力出发就能基本判断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特殊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核心能力决定着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层次和水平。对于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需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与研判。例如,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核心基础材料、核心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还不强;工业制成品的质量可靠性、稳定性、耐用性和一致性还亟待提升; 部分产业仍然处于“缺芯”“少核”“弱基”“断供”的不利局面;国外技术壁垒、垄断或封锁对部分产业核心能力的制约和限制仍未获得实质性突破等。因此,在整体提升、筑牢、夯实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基础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把有限的资源、能力、条件、要素等集中到关键环节上,聚焦核心能力,精准定向发力,努力形成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发展格局,使得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核心性、高端性、集成性和共生性等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