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和谐世界,平等共存"—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2021-06-05  |   格式:DOC  |   分类: 中小学专区 > 其他
摘要:  摘要:中国已成为当今多极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极,本文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化,中国自身的地位变化,中国外交的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和当今世界大国的共存之道。  关键字 中国 世界 变革 共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指出: “当 ...(全文共:9900字)

  摘要:中国已成为当今多极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极,本文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化,中国自身的地位变化,中国外交的变化,中国的发展道路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和当今世界大国的共存之道。

  关键字 中国 世界 变革 共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指出: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1] 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当今现实而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定位, 具有谋划全局、创造机遇的战略意义。主权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定位是其国际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对时代主题、世界潮流、国际关系结构及其基本矛盾的判断,关系到本国在国际与地区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国家身份的定位。正因如此,在新形势下将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以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战略胆识。

  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的历史经验教训时郑重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2]“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3] 基于这些深刻的认识,我国做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对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从对外开放前的政治、安全领域向经济、文化和科教领域扩展。这说明一方面中国已放弃国际社会挑战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与中国展开接触和对话。但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的制约,对外开放初期我们还没有“全面融入”的国际社会决心,只是一个消极参与者。除了改善国际环境, 中国最初加入国际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成为国际组织的一员, 从而获得利益(例如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那里获得发展援助) ,而并不一定是为了在这些组织中发挥作用, 以及改变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方向。[4]

  冷战的结束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局势以及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中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脚步:由消极融入变为积极融入、由部分融入变为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加入国际组织的诉求开始超越实在的“利益”概念,考虑如何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例如,中国开始关注国际议题的设定,注重影响国际规则的形成, 乃至成为一些新的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国际安排、国际框架的支持者、建议者、建设者,甚至某种领导者。[5] 如果说1997年中国宣布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表明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决心的话, 那么,20**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算作是中国成功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标志。截止目前,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 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

  总体而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巨大成就是在参与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而中国的发展亦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二.世界各国关系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我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力量群体性崛起,是新世纪国际局势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深刻改变着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怎么看新兴力量的崛起?各方看法似乎并不一致,有人叫好,有人不看好,也有人惊呼“狼来了”,将新兴力量视为洪水猛兽,将自身内部固有的困难和问题归咎于新兴力量。美国有一位高级将领前不久在讲话中甚至将新兴力量崛起同恐怖主义、核扩散、自然灾害等相提并论为国际安全威胁。还有一些人提出美欧要联合俄罗斯构建“大西方”,平衡“新东方”。我认为,这些消极观点显然有失偏颇,是对新兴力量的一种偏见。说重一点,这也是一种冷战思维的反映。不久前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表示,西方一些国家陷入困境是由于沉缅于“西方战胜时代”和“反恐时代”而犯下的战略失误,是推行新自由主义导致投机和冲动借债的结果,并非缘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这种从自身内部找原因的态度值得肯定。我们要看到,新兴力量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作出重要贡献,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2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负增长0.5%,而不少新兴市场国家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率。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大市场,而且这个市场的潜力还在不断地扩大。很难想象,如果缺少了新兴力量的“发动机”,世界经济还能不能撑得住,还能不能战胜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今年3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会晤就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全球发展等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问题也提上了日程。这是金砖国家为全球发展事业做贡献的重要尝试。所以,新兴力量崛起绝不是什么麻烦和挑战,更不是威胁,而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和难得机遇。我们要抓住,而不是错过这个历史性机遇,同新兴力量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发展和稳定。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增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恰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而又转瞬即逝的大好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引进大量资金、学习先进技术、借鉴成功经验, 继而进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后,中国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也使社会制度经受了新考验。一句话,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30年。

  在经济上,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的谈话中提到, 如果中国能够“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就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6] 20**年的十七大报告对邓小平提出的“如果”做出了肯定的判断: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 , 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 。20**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 万个就业机会。现在有人把中国与美国并列, 称作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这也许有些夸大, 但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扩大不容置疑。

  在政治上,邓小平曾指出,“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7] 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中,中国更是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一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蓝盔部队从1992年执行维和行动以来已走过15年历程,中国已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之一。另外,无论是在XXX合作组织会议上,还是在“中非合作论坛”上; 无论是在朝核半岛六方会谈中,还是在亚欧会议上,中国的声音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概言之, 经过30年改革开放, 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增强, 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对国际格局正在产生深远影响。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研究员大卫沃尔表示: “在全球政治的哪一个领域, 你都必须注意中国的存在”。[8]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

  提高,有些头脑发热的中国人开始做起中国何时将超过美国的“美梦”。尽管此等人士目前还只是少数,但降低此类“狂燥热”, 保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仍非常必要。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国际地位是在提升,但是距离一个真正的、名符其实的大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从发展业绩上看,尽管中国GDP增长迅速,排名世界第四,但人均GDP还很低,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还有约2000万贫困人口,有一亿人每天人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

  其次,从发展态势上看,尽管中国和美国在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似乎是在唱主角,但是双方的位置极不平等。中国庞大的出口基本上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美国的出口基本上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虽然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增量部分占了很大的比例,甚至可以说世界经济增长的部分靠中国带动,但中国真正能够支配世界的方面还说不上。[9]

  第三,从发展作为上看,尽管中国已加入多数重要的国际组织,但是中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苏长和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在多边国际制度中的活动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议程设置或者动议能力不强,通俗地说,就是对“话题权”的影响太小,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听众(观众)而不是演员;中国除了在人权和环境制度中有一定作用以外,在其他许多国际制度中的影响只是象征性的,我们提出的许多主张太空洞、XXX则,政治宣传味道重, 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少;对规则的利用能力弱,这与对规则的不熟悉有关。[10]

  第四,从发展预期上看,尽管中国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但是今后能否继续保持如此发展速度还是未知数。众所周知,当日本处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持续攀升时,有人预言20世纪末日本将赶上美国,日本全体国民也踌躇满志期盼着美好愿望的早日实现。然而,事与愿违, 当历史跨入90年代时,迎接日本的却是“失去的十年”。美国《华盛顿邮报》20**年4月20日的专栏文章《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评论道: “在泡沫经济中,人们会觉得好日子将永远持续下去。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有这种感觉, 90年代末美国人有这种感觉。如今,中国人也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眼里,‘经济奇迹’的阳光无比灿烂—而殊不如,乌云已在悄悄逼近。”[11]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