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纪录片《世界历史》观感202X

2021-05-12  |   格式:DOC  |   分类: 中小学专区 > 其他
摘要:  这部纪录片共采访中外历史专家学者200余人,足迹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聘请了27位国际专业摄bai影师,探访了322所博物馆,得到了63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和77个国外驻华使领馆的支持,内容包括了埃及的帝王谷、神秘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遗址建筑等世界各地的奇异风景.  一部历时8年才完成 ...(全文共:6825字)

  这部纪录片共采访中外历史专家学者200余人,足迹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聘请了27位国际专业摄bai影师,探访了322所博物馆,得到了63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和77个国外驻华使领馆的支持,内容包括了埃及的帝王谷、神秘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遗址建筑等世界各地的奇异风景.

  一部历时8年才完成的专题片《世界历史》在央视电影频道每晚18:45非黄金档播出,出乎意料的是开播一段时间后悄然走红.“当人们在工作之余打开电视机,在休闲中'看’半小时历史,边看边听,一定会很有收获的,还可以适当地弥补一下自从中学毕业以后就留下的历史空白.”XXX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乘旦谈到正在热播的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称学历史已经进入“读图”时代.

  《世界历史》是我国第一部采用高清晰数字技术拍摄的世界历史纪录片.《世界历史》长100集,耗时8年制作而成.从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娓娓道来,风格朴实.它从人类历史的开端、远古人类写起,一直讲到万隆会议结束,展示了人类几万年生存、发展、斗争、变革、进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详尽丰富的史料,绵密地展现出世界史全貌,用冷静的史家笔法叙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用实物展品和专家论证还原历史现场的真实细节.它系统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人类历史进程规律性的本质联系,反映出走向未来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历史的独立理解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现实的复杂思考.

  它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纪录片,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的浩瀚历史图景;开创了中国大型纪录片制作历史上多项先河,填补了国内没有全景式世界历史纪录片的空白,也是我国第一部采用高清晰数字技术拍摄的世界历史纪录片.

  整个影片依循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沿着历史由低向高、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步的脉络,用形象和解说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世界史画面.

  煌煌巨作《世界历史》今日终于有幸得以一观。面对洋洋洒洒整一百集,想要洞悉全貌无异于以蛇吞象,既耗时又耗力。对目录加以分析,开篇到第31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为止,是对世界历史上古部分的综述。而从第32集‘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开始则可视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点可以从时间上得以佐证:被视为欧洲中世纪的最后堡垒的君士坦丁堡沦陷于公元1453年,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1492年。明确了这一点,则对于不甚了解世界近代史的我而言,可以完全将重心置于前31集,是为性价比最高的观看方式,虽是管中窥豹,亦期掠其一斑。

  以下几点是我观后的一些思考与启发。

  1.为何本片没有单独提及中国史部分?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世界历史的定义与内涵。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史在中国是作为外国史的一种代称,中国史不仅被孤立甚至对立于世界史。但是文明的发源并非单点式,在当今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东亚文化圈的源头正是中华文明,由此可见中国史也是作为世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理应一视同仁,既不能特殊化,也不应妄自菲薄。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我揣测编辑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作为国内第一部大型世界史主题的纪录片,本片从远古人类的开端,一直讲到万隆会议,展示了人类几百万年间的生存与斗争,发展与进步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目的是希望国人以一种新视角展开对全球史人类史的阅读与思考。相对于成熟的中国史的教育与传播,国人在世界历史方面显然更为欠缺与匮乏,因而也更有视觉新鲜感。快餐时代,对信息的摄取十分讲究效率,能够最大化时间的效用想必也是编辑们的追求吧。第二,期望以一种对比对照的方式,揭示中外文化的异同。作为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拥有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绚丽多姿的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明交相辉映。而本片正是通过对其他文明的精彩描述,映衬中华文明的纷彩,即有利于观者独立思考对比,又留下了足够的联想空间。

  2.关于历史间隔分段的不平衡性

  本片第一集讲述人类历史的开端——石器时代的人们。现在通过主流理论我们知道,人类的最古老始祖是腊玛古猿,处在猿和人的过渡阶段。稍后便进化到了南方古猿,这是人类最早的直系祖先,是正在形成中的人。以上两个阶段是原始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原始群时期。真正进入人类历史的是早期直立人,处在第二阶段——血缘家族公社时期,生活在距今约三百万年到二十万年之间(以上数字乃是感性数据),这个阶段,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石器时代。从此人类的进化速度骤然加快。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前左右,人类由直立人进化到智人阶段,过着以母系制度为主体的原始公社生活。显然,智人的历史间隔相比于直立人已经大大缩短,由此看出,占人类历史长度99%的原始社会史在本片100集的篇幅中仅占了一集,这很好的体现出了历史间隔分段的不平衡性。在此引进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作为类比模型:1,1,2,3,5,8,13,21.....越往后推,两个数之间的间隔也将越大,人类历史就好像一个逆序排列的斐波那契数列,反映到时间轴上则是,越往后,两段历史的间隔反而将越小。人类世界的历史,即是文明的历史,而文明的车轮是带着一个加速度向前滚动的!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越发感受到变化的加剧,日新月异这个词语仿佛也不够用来形容世界的运动了。当我们感慨万千的时候,问过头再看看人类的祖先是如何踩着荆棘一步步向现在走来,心中自然会有一番思考。

  3.关于世界历史的不同认知

  早在古代时期,历史学家的记述范围就已经扩大到了自身的已知世界,只是局限于各方面的条件而未能做到对于整个世界的全面认识。像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就提及了安息,大秦,大夏等等地名。甚至年代更为久远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不世之作《历史》涉及的范围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希腊本土。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于世界历史的认知也会存在偏差,或以罗马雅典为中心,或以长安XXX为中心,有人以伊斯兰世界为重点,又有人以基督世界为重点,如是不一而足。直到15世纪末航海的发展带来新大陆的发现,各大陆之间的闭塞状态被打破,历史的地理局限大为减弱,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视野大为开阔。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很好的明白,为什么会在18世纪出现了兰克和黑格尔崇倡的西欧中心论,又为什么会在此基础上突破出了以施宾格勒和汤因比为代表的文明单位理论,把世界历史看作是多种文明的覆灭和生长的历史,以及近年来大受推崇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观等等。由此引人深思的是,当我们以纪录片中的单一视角对世界史做出的这个简短回顾,又能否成为终极真理?若干年后又会不会被新的角度覆盖?答案不言自明。

  4.明确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以及肯定地中海在人类历史上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当我们追本溯源,顺藤摸瓜般地沿着当代西方文明往回走,途经古代罗马文明,便看到了古希腊世界,但是我们又如何能够无视古希腊文明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呢?我们无意以文明的长度来比较优劣,并不是贬低中华文明,应该清醒地看到地中海的开放与中华大地的地理封闭性,也要看到不同文明对世界施加的影响。探寻人类文明的源头,我们无法绕过北非和西亚,更不能避开他们的文化母亲河——地中海。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以下简例得到信息。

  1.古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开始了旅途,而克里特岛和埃及的往来在公元前4000年前便已开始,无论克里特岛的文字,石器以及壁画,都能深切感受到古埃及人施与的影响。2.作为文明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文字字母的创造来自于众所周知的腓尼基人,而希腊人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了元音,完善了字母系统,得到了希腊字母,而这,正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的前身。

  3.宗教是文明传播的特殊载体,回顾世界宗教的历史,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犹太教产生于古代巴勒斯坦地区,即地中XXX岸,而基督教正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兴起。而伊斯兰教对于基督教教义教宗的承袭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对人类历史产生最大影响的三大亚伯拉罕宗教全部出自西亚地区。

  4.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处,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分流之处。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当我们耳畔回响起这句传世名言时,不应该忘记,正是地中海拥有的极其深厚的文化层,哺育了希腊人和罗马人。一直以来,地中海都处在世界文化的主流圈中,爱琴海文明的沉浮,拉丁语系的起落,璀璨的地中海伴随着同样辉煌的地中海文明。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