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测试卷】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教案

2020-05-19  |   格式:DOC  |   分类: 工作公文 > 工作计划
摘要:  早期文明  1. 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的北部,在埃及东北部的茫茫沙漠中  河流:尼罗河  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的沿岸形成最初的几个小国。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公元前3000年,形成象形文字。  公元前15世纪,埃及的国力强盛,对外征 ...(全文共:15175字)

  早期文明

  1. 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的北部,在埃及东北部的茫茫沙漠中

  河流:尼罗河

  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的沿岸形成最初的几个小国。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公元前3000年,形成象形文字。

  公元前15世纪,埃及的国力强盛,对外征战,开疆扩土。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公元7世纪,这片土地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埃及人逐渐与阿拉伯人融合。

  文明: 1.埃及的统治者被称为法老

  2.法老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建筑——金字塔。

  3.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每个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再加上5天的宗教节日,一年就为365天。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

  5.古代埃及的医学发达,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2.古代西亚国家:

  地理位置:亚洲西部,诞生于幼发拉底河河底格里斯河畔。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所以有“新月沃地”之称。

  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很多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文明: 1.汉莫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莫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发明了楔形文字。

  3.腓尼基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

  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

  地理位置:在南亚次的大陆上,周围有两条重要的河流——印度河和恒河。

  发展历程: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释迦摩尼)

  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宣扬佛教,佛教一时兴起,向外传播。

  历史文明:1.出现了“种姓制度”,分别从高到低被分为:婆罗门(是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吠舍(广大的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人)。

  2.出现了佛教。

  3.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他们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与社会

  发展历程:约公元前20**年,禹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400多年后,国王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历史文化:夏朝:筑有城堡和宫殿,建立起国家机构。

  世袭制更替了禅让制

  商超:青铜铸造业发达(司母戊鼎)

  发明了用于记录卜辞的甲骨文。

  发明了编钟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出现铁农具

  最先争霸的人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晋国——韩、赵、魏三个国家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各国的变法: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

  商鞅变法的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奖励军工,理由军工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是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百家争鸣:

  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

  在西周以前,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在这个动荡和变革的年代,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并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学派的代表以及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强调“仁”,“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仁的另一方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

  孟子:亚圣。主张“仁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祸与福,强与弱,而且对立的双方都能够互相转化。主张“无为”

  法家:韩非子。法与时移,依法治国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墨家:墨子,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互爱。

  百家争鸣的影响: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在互相争论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西方古典文明

  (希腊和意大利位于地中海的沿岸,西方文明正式在这里诞生的)

  西方文化的摇篮:(希腊)

  地理位置:希腊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

  发展历程: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城邦一般以城市为中心)。【雅典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行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这个时代被称为古希腊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征服了希腊。不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历史文化:陶片放逐法:雅典在克里斯提尼当政期间,为了保护公民利益,曾实行过“陶片放逐法”(目的:为了防止某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积极方面: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使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消极方面:另一方面,要单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

  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随机分裂,帝国虽然昙花一现,但是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汇。

  罗马帝国的兴衰

  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帝国建立起来。(罗马是尚武民族)

  发展历程: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进行了数次争霸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起义。

  公元前1世纪,人口迅速增长,罗马社会的危机日益加重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表面上自称共和国“元首”,但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被人戏

  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公元1世纪,居住在西亚巴勒斯坦一代的犹太人被罗马征服。遭受残酷压迫的犹太人多次发动起义,而屡屡挫败,把希望寄托在“救世主”耶稣上。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爆发全面的危机,人民起义愈演愈烈,日耳曼人屡屡向罗马帝国发动进攻。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继续存在了约一千年。

  我国与罗马的贸易往来:我国在东汉时期,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东汉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内地的铁器、铜器、漆器经过x疆地区西运,辗转至罗马。罗马和中国的交易品的种类包括矿物,动物,珠宝,玻璃,织物和香料等。

  西方文明之源:

  古希腊

  罗马的贡献:

  1. 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就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被刻在十二块铜板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称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 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光和最通用的字母,现在的很多语种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

  3. 大量地建造广场、圆形剧场、斗兽场等。

  古代文明名称 周边河流、海洋名称 文明诞生的大致时间

  古希腊 爱琴海 公元前20**年

  古埃及 尼罗河 公元前3500年

  古西亚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古中国 长江、黄河 公元前20**年

  这些地区为什么可以孕育人类早期的文明呢?

  原因:因为这些地域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气候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文字 生产能力、大型工程 城市 国家机构和制度 文化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圣斐斯 法老、军队、刑法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解剖学,分科治病

  古代西亚 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 空中花园 乌鲁克,乌尔 《汉莫拉比法典》 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编制太阴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古代印度 象形文字 摩亨佐•达罗 种姓制度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中国

  (夏商周) 甲骨文 青铜器

  都江堰 镐京 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 百家争鸣

  西方

  (古罗马、希腊) 字母文字

  (拉丁字母) 万神殿,高架引水渠,古罗马竞技场,帕特农神庙 雅典,罗马 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十二铜表法》 科学、哲学、戏剧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对某处文物古迹现状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产生关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难点: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颐和园图片;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

  导入:圆明园文物回归

  提出问题:呈现现在圆明园保护的现状

  分析问题:提供圆明园大修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做法

  解决问题:提出圆明园保护的措施

  学生探讨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问题,并结合文物保护发表看法。[教师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最后围绕自己的调查和探讨过程写一篇感想。

  板书设计

  谁来保护XXX人的家园 提出问题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 分析问题

  我们的行动 解决问题

  四、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当前文物古迹保护等 方面的热点问题,如中国历年考古大发现、三峡库区的文物古迹保护、现场直播的考古挖掘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教学活动。

  [展示图片,学生讨论]

  如果“用火烧过的兽骨”没有保存下来,我们能否知道XXX人会使用火?

  我们以前把这块兽骨叫做什么资料?(实物资料或第

  一手资料)

  最后,师生再次认识到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价值,因而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展示图片,(有关我国颐和园的图片)]

  将文物古迹破损修复前后的不同图片进行对比;

  将文物古迹修复前后的不同图片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能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感、使命感。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20页提供的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资料一:埃及金字塔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资料二:平遥古城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资料三:尼罗河沿岸古迹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活动]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等。

  [课后作业]:你所生活地方的文物古迹由哪些,现状如何? 结合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写一篇有关文物保护的感想。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一、 教学设计思想

  (一)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之后,对现实社会追根寻源、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起点。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人类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历程的历史画卷,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

  “站立起来的祖先”概述了由猿进化到猿人的历程。直立行走是区分人与猿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中国的代表是XXX元谋人。

  “XXX人的足迹”——以XXX人和山顶洞人为例,描述了由猿进化到人的最后历程。XXX人能完全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学会使用火等。但是,XXX人还兼有猿和人的两重性。山顶洞人是猿人向人类演变的最后阶段。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外型,尤其脸部和脑量等与现代人极为相似。山顶洞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最终形成了。

  从内容上看,本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探索人类的起源虽然从世界范围谈起,但始终以中国

  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贯穿全文。课本列举元谋人、XXX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生产状况,说明人类演进的过程。

  (2) 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古猿从树上下

  到林间草地上生活是由于气候等环境的变化。同样,XXX人与山顶洞人得以生存的条件也离不开当时的自然环境。

  (3) 突出了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直立行走、手

  的进化、语言的产生和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从结构上看,本课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勾勒出人类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了由直立行走——手、脑的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人工取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

  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

  程。

  3、 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

  要作用。

  4、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

  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

  从古猿到人的演变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XXX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区别。

  2、 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兼有讲述法和学生表演。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古猿图片、相关资料和练习。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

  二、 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提供资料,师生讨论——图文并茂,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课堂反馈。

  三、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一) 站立起来的祖先

  1、 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2、 直立行走是区分猿与人的重要标志

  3、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4、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时期的时代

  5、 中国最早的人类:XXX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二、“XXX人”的足迹

  1、 出现的时间、地点和特征

  2、 使用天然火,火的作用。

  3、 群居生活

  4、 山顶洞人的概况

  5、 山顶洞人比XXX人进步的表现

  (二)联系反馈

  四、教与学的过程

  同学们,很久以来人们对人类的产生都非常困惑,无从找到答案。你们听说过那些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吗?

  [学生回答后,加以总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思考:]

  1、 古猿下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2、 直立行走对人类体制产生了哪些影响?

  3、 猿手和人手有什么区别?

  4、 你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取得共识,避免说教。]

  [观察、阅读教材第6页“古人类分布图”,思考如下问题:]

  1、 古人类生活的区域?

  2、 这些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 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以上讨论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所学的知识及以拓展。

  [学生模拟表演XXX人和山顶洞人的一天。]

  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及特征。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