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关于20**年向周春梅同志学习心得体会参考

2021-04-15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其他
摘要:关于20**年向周春梅同志学习心得体会参考【一】  1月12日清晨,44岁的省高院审判监督一庭副庭长周春梅在小区地下车库,被犯罪嫌疑人向某用刀捅刺致死。省高院通报,导致这种疯狂行径的原因,是因为周春梅拒绝为对方案件“打招呼”而被心生怨恨。  作为周春梅曾经的老师、后来的领 ...(全文共:5945字)

关于20**年向周春梅同志学习心得体会参考【一】

  1月12日清晨,44岁的省高院审判监督一庭副庭长周春梅在小区地下车库,被犯罪嫌疑人向某用刀捅刺致死。省高院通报,导致这种疯狂行径的原因,是因为周春梅拒绝为对方案件“打招呼”而被心生怨恨。

  作为周春梅曾经的老师、后来的领导,杨翔在朋友圈撰文回忆了他眼中的周春梅,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文章被省高院官微转发后,点击量很快突破10万+。

  “培养一个优秀的法官太不容易了,值得我们共同爱惜。”省两会期间接受湘声报记者采访时再次提起这一事件,杨翔依然微红了眼眶。他谈起了法官队伍的现状,“法官工作压力很大,社会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职业尊荣感。”

  法官工作压力大

  基层法院人员短缺问题突出

  20**年,全省法院法官年人均结案199件——这是今年省高院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案多人少,是全省法院面临的境况,XXX等地尤为突出。

  杨翔说,从基层法院、中院、高院到最高院,法官工作都非常繁重,一方面要与当事人联系、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还有大量案头工作。

  “这些看起来不是体力活,但脑力消耗特别大,法官们长期对着电脑伏案劳作,眼睛、颈椎和腰椎都受不了。”杨翔透露,省高院许多法官的办公桌上,都自配了调整电脑屏幕高度的升降台,以便让自己可以站着操作电脑。

  杨翔介绍,一个完备的审判团队至少应该包括一位法官、一位法官助理和一位书记员,但实际上很多法院无法达到标配,很多时候法官只能自己办理所有诉讼事务,没有助理给予帮助。此外,法官的每一个判断,都可能对当事双方产生巨大影响,法官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杨翔看来,司法要严谨公正,同时也要有温度。“要真正让老百姓对判决心服口服,很大程度上需要法官花时间去打磨案件,去倾听,找到对方的心结。”他说,“如果工作量太大,办案时间太短,法官连倾听的时间都没有,一些案子办出来就难以令人信服。当事人认为‘为什么我该说的话你没听,我交的材料你没看’等等,于是一审不服上诉,二审不服申请再审,这也成了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高强度、高要求的工作状态,令法院人员流失问题难以得到缓解。杨翔坦言,尽管法官待遇比同级公务员高,但目前基层法院队伍仍然面临人员短缺,“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招录人员有时甚至连符合报名条件的都没有。”

  “法纪在前,职责在身,

  不近人情也别无选择”

  有关周春梅被害的正式通报发布后,杨翔接到许多朋友的询问,也有人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发声,“朋友之间帮忙是人之常情,要求打个招呼应该不算过份”。

  杨翔对此无法认同,“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是人情社会,熟人之间有事互相帮衬是常有的。但司法属于特别领域,人们期待或要求司法公正,法官作为案件裁判者就必须遵循特别规定。”

  为了防范内外部干预过问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法院系统内外部人员过问案件信息录入专库,对法院外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必须全面、如实、及时地予以记录,并对责任人员进行通报。

  “目前到法院‘打招呼’‘批条子’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杨翔肯定地说。他告诉湘声报记者,曾经有下级法院法官受人之托给上级法院法官打电话询问相关案件,尽管该案件实际上已判决完毕,但打电话的法官仍被给予纪律处分并调离审判岗位。

  另一个能体现对法官严格要求的现行规定是——法官的配偶、子女、父母以及配偶父母都不能执律师业。这意味着,要么是亲人放弃当律师,要么是法官本人调离审判岗位。

  在杨翔看来,这些限制的目的在于让法官更加摆脱人情世故的牵绊,“承办案子的法官必须拒绝各种干预,其他法官同样必须恪守公正,包括对同事们所办案件不过问、不打招呼。如果这属于不近人情,实在是法纪在前,职责在身,别无选择。”

  “作为法官,我们要不断提高办案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杨翔表示,社会应该给予法官职业尊荣感,“不要维护了你的利益就是青天,没有维护就是贪官,这种判断是很糟糕的。就像我们要尊重医生,不要等疫情来了才说他们是白衣天使。”

  令杨翔担心的是,周春梅事件对法官群体造成的心理影响,恐怕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尤其是年轻法官们,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杨翔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的路径和方向,“但法治不是提个口号就行了,要通过形成共识、落地落实,但我总的体会是,至少目前关于‘司法应该是什么,可能是什么’还缺乏相应共识。”

  “法官不是万能的,要想所有的利益都能在法院得到满足,也是不可能的。”杨翔坦言,当事人想方设法影响诉讼过程,某种程度上和司法还没有确立相应的公信力和权威有关,让他认为法官可以被影响,“就像我们去医院看专家门诊,专家怎么说,我们绝对不会反驳他,因为他是权威。”

  “当司法真正建立起充分的权威和公信力,老百姓不再想方设法找人打招呼,而是‘到你这来我就相信你了’。”这是杨翔所希望看到的。

关于20**年向周春梅同志学习心得体会参考【二】

  “她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恪守着法官的良知”

  春寒料峭,XXX高院904办公室里,周春梅生前的办公桌还保持着原样,法律专业书籍整齐码好,两大摞还未办完的案卷放在一旁。桌子右上角赫然立着一块《XXX省高级人民法院“十二条禁令”》纪律警示牌,第一条就是“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请托人或管理服务对象所送礼金礼品、消费卡等钱物……”

  在XXX高院工作的17年里,周春梅始终恪守这些原则,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20**年,周春梅从XXX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考入XXX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纪检监察室、民一庭、审监一庭工作。20**年5月,她担任省监一庭的副庭长。20**年2月,她担任三级高级法官。

  周春梅不幸遇害后,《中国审判》5年前的一篇人物报道重新在网络热传,很多人首次知道周春梅的故事:农村出身,靠努力与拼搏苦研法学,多次被评为XXX高院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20**年还被评为XXX省审判业务专家。她所办案件经评查全部为优秀,且无一超审限、无一上访闹访、无一因过错被发回或改判……

  正如周春梅生前的领导、老师、XXX高院副院长杨翔所言,“人们不知道春梅有多好,就无法想象我们有多痛。”

  “她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恪守着法官的良知。”杨翔回忆,每次他召集专业法官会议讨论疑难复杂案件时,总是点名周春梅参加。“我想要听她的独特见解,更需要她那种坚守法律原则决不人云亦云的态度,她从来不会因为领导或者老师缘故而随意附合我的看法。”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