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执农耕文明之“笔” 绘乡村文化振兴“新颜”

2024-05-23  |   格式:DOC  |   分类: 机关公文 > 机关工作
摘要:执农耕文明之“笔” 绘乡村文化振兴“新颜”在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四川是农业大省 ...(全文共:1835字)

执农耕文明之“笔” 绘乡村文化振兴“新颜”

在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XXX是农业大省,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后多次来到XXX考察调研,亲自为XXX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赋予了XXX“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历史使命,我们高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传承发展农耕文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路径,赓续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传承农耕文化,用心留住乡村记忆

农耕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近年来,高县深入挖掘川南农耕文化精髓,按照“因地制宜、继承传统、适应时代、培育特色”的原则,在大小村落建立乡村史馆、修复古建遗存、复原民俗活动,通过点滴细节展示农村丰富的历史传统,创新融入式、场景式、沉浸式的方式,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通过新形式绽放光彩,成为高县乡村振兴发展最强的“底气”“骨气”。以庆符镇小靖村为例,该村在民房墙体上,彩绘田园、乡村、插秧、耕田、放牛、收割等特色农味画;在一座座农家小院里,修建了村史馆、农耕农具展示馆、农耕文化艺术馆、农耕文化体验馆,引导将勤劳智慧的农耕文化与农业农村发展相结合,从精神源头强化了本土乡村文化的“文化基因”,加快了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县步伐。

强化情感认同,用情激活文化底蕴

农耕文化传承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也是乡村的独特资源和优势。高县结合本土农村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成功让传统村落、山水田园、文物遗迹融入民众生活日常,现在已打造了多个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同时也唤起了民众的族属亲近感、文化认同感,让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群众的共识。以来复镇大屋村为例,该村兴建文体广场、组建乡土文艺队伍,积极开展舞草龙、打糍粑、推豆花、踩高跷、犁秧田等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活动,努力打造“以文引领、以山起势、以路串景、以景活业”的融合发展文旅圈,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文化气息”,更使传统村落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打卡圣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的消费热点,让乡村振兴既“塑形”,更“铸魂”。

融入生产生活,用爱传递文明之风

乡村家风文化是乡村农耕文化的“根”与“魂”,深入挖掘本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家风文化、道德规范,对进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纯化民风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高县聚焦以“家风”促“乡风”,为乡村振兴“铸魂”,高质量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自治组织健全行动、文明创建深化行动、先进典型培育行动、村规民约完善行动、家风家训展示行动、特色文化品牌建设行动、志愿服务普及行动、城乡结对共建行动、环境卫生洁美行动、文明新风传播行动),以家庭为单位,全方位用家风家训凝聚人心、规范市民行为。打造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在传统节日里“晒”家训、树家风、亮乡风已成为高县一道特色文化风景线。以胜天镇安和村为例,该村顺应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农耕文化优势,通过开办本土文化讲堂讲村史、地方名人、先进人物及道德模范人物学习和事迹展示等活动,深入挖掘本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模范,唤起广大农民修身律己、诚信明礼、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进而培育了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VIP免费下载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客服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skillupvip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折扣价5.99米
(原价13.99米)
扫码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如遇卡顿,请刷新页面     VIP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擅长领域